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第一部份 天人合一



第一部份 莊子技術的前提:天人合一


   第一節 莊子的內力根源
   第二節 「造物主,您是怎樣思考的」?
   第三節 天才的思想,是否來自上天?
   第四節 天人合一,就是精卵合一
   第五節 天和人是怎樣合一的?
   第六節 天人合一的兩條通道
   第七節 上帝在那裡?







第一節 莊子的內力根源


本章的主要題旨,是技術。莊子的技術,出神入
化,有興趣研究的朋友,相信不少。但是,莊子技術
是有一個前提的。莊子的招式,有一種內在的蘊含。
這內在的蘊含,好比人的內功。內功深厚,就甚麼招
式,都具備神威。雖是飛花落葉,也好像機鎗炮彈,
攻堅可以及遠。但這是需要鍛鍊的。浸淫日久,內力
心增。所以,耐性是必要的。至於急不及待的朋友,
可以逕直研究本章第三部份。只是,請不要輕輕放過
第一和第二部份。那些似乎並不相干的抽象意念,才
是力量的根本來源。古代故事,英雄的力量,來自大
地母親。但莊子告訴你,力量來自宇宙每一角落。天
人合一之道,就是技術的深厚來源。






第二節 「造物主,您是怎樣思考的」?


讓我們從一個似乎不相干的話題開始。

有一位小朋友詢問李察:如果被允許向造物主提
出一個問題,你會問些甚麼?李察反問:我可以在問
題裡,提出我的要求嗎?例如,我可不可以用「Can I 」
之類字眼作為開始?小朋友說不可以。小朋友說,你
的問題,必須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請求」。
小朋友的取向,是對的。我們時常向造物主提出要求,
但很少提出問題。又如果,我們只許提出一個問題,
也是另一個挑戰。你必須把你的問題聚焦。你必須把
你心中的無數問題,匯合為「一」個問題。

  為了這「一」個問題,李察想了幾天。很多問題,
都曾經飛快的在心中掠過。例如,人類的前途會怎樣?
我們會避得過眼前的能源危機嗎?

終於,李察想到了一個越級的問題。這問題似乎
是不適當的。因為,我們尚未知道「人」是怎樣思考
的,又怎能提出問題,「造物主」是怎樣思考的?因
為,迄今為止,無人能夠說出,到底「人」是怎樣思
考的。

一般的常識,我們會以為,我們是用左腦和右腦
混合思考的。雖然,我們可能觀察左腦的活動,「大
致」可能知道,左腦活動的性質。但其實,也是表面
上自以為知道。例如,3 + 4 = 7 ,好像是很清楚,人
人都知道,自己的心智,是怎樣把7 運算出來的。但
實際上,到底,3 字在腦中的甚麼位置,也是全不知
道。更不可能在大腦中裝設一個小型的計算器。雖然
我們在手提電話裡面,利用程式,輸入一個小小計算
器,我們就能用手機計算。但大腦不能輸入。(其實
這一點是錯的。大腦也能輸入程式的。例如,背熟了
「九因歌」就能計算,就是一種「輸入」。)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無法知道左腦怎樣運算,
更不可能知道右腦怎樣創作。貝多芬自己,也不可能
知道他的靈感來自何處。當我們無法知道,人自己是
怎樣思考的,又怎能了解,「造物主」是怎樣思考的?

走筆至此,忽然心中一道閃光掠過,好像,是來
了一個答覆!

  「你們是怎樣思考的,我就是怎樣思考的。」  

甚麼?我們的思考程式,竟然跟造物主相同?  
雖然,根據莊子原理,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
一:人的思考,是很可能跟造物主相通的。人的智慧,
來自上天。孰謂不然?

但無論如何,這一個答案,來得太過突然。這一
章節,李察思慮了很久不敢下筆,就是潛意識中,不
敢僭越。人與天的思考同一?李察你太大膽,也太妄
撞了。這是要處罰的。也是想到了這一層,才忽然敢
了。如有錯誤,李察甘願受罰。寫下了的句子,也不
會再改了。




第三節  天才的思想,是否來自上天?


其實,這是一種很簡單的推理,是不可能錯的。
因為,只要我們想到:如果一切來自上天,那麼,要
人來做甚麼?

巴哈、莫扎特、甚至舒伯特的音樂多麼美妙。或
者我們會同意,這樣美的音樂,就是「天籟」,就是
來自上天的聲音。

但是,如果我們用莊子的啟發去思考,就可能想
到,無論那一位天才,他在創作的時候,無論作品多
麼美妙,作品裡,一定含有「人」的成份。換言之,
這「作品」不可能是完全的天籟。

就好比嬰兒一樣:嬰兒在學習時,總是循著一定
的順序。一個月時能自己找尋奶頭,二個月會用微笑
和人溝通,三個月會玩弄手指,四個月時能轉頭和大
聲笑,七個月能叫爸媽。

據 Piaget 的理論,這種順序是不可倒置的。
一定是有秩序地先後出現。人腦中,極可能是有一種
先天的接受知識能力。好比你倒水到地上,如果你事
前放置好一批桶子,就能儲存水。人腦中,也有這樣
的桶子。

七個月大的嬰兒,開始會叫爸爸媽媽的嬰兒,他
的語言能力,就像是這一批桶子。

有了桶子,還要有倒水的人。

如果你倒進去法文,這嬰兒就是說法語的。

如果你倒進去中文,這嬰兒就是說中文的。

因此,我們大約可以猜想:天才的智慧,並非來
自桶子,而是來自倒水的文化網絡。

但奇妙的地方,就在此處出現。

有人問,到底智慧是來自桶子(天賦),還是來
自倒水的人(文化)?

但這樣問,就是忘記了嬰兒本身了。是嬰兒自己
掌握說話能力的。他要如何說,怎樣說,有絕對自由
的權力。造物主早己把權力交了給人。以後,就看人
自己的修行了。莊子的絕對自由理論,就是這意思。
請參看本書第二部第四章「逍遙遊」部份。




第四節 天人合一,就是精卵合一


天人合一的道理,有點好像卵子和精子的結合。

大約每位思考者,無論他是文字思考,音樂思考,
科學思考,商業思考,政治思考,都好像是一隻大大
的卵子。

而且,這是一顆雄心勃勃的卵子。但這樣說,好
像有點奇怪。卵子不是應該雌心勃勃的嗎?但這只是
比喻法,各位朋友,幸勿見怪。其實這卵子只是充滿
野心,常常出去採集精子。這卵子,不斷的看,不斷
的汲收,不斷的增加。一般的卵子,只要一顆精子就
夠。但思考者的卵子,是特殊的卵子,這卵子需要很
多很多的精子。要多少精子才夠?數量無限,多多益
善。

 這卵子滿懷愛意。唯有愛意,可以吸引無限的
精子。

忽然有一天,卵子的主人有所感覺了。卵子的主
人,自覺已經成孕。

而且,這個胎兒,非常特別。因為,正常的胎兒,
都能夠看到,腹中塊肉,一望而知。但這思考者所懷
的胎,卻是隱形胎。這隱形胎,是看之不見的。唯一
只有思考者自己,微微有點感覺。這思考者知道,自
己是「有」了。

  而最神秘,最奧妙,最古怪的地方也在這裡:

  一般婦女懷孕,都有生產時間表。懷胎十月,產
科醫生會詳細告訴你生產的時間細節。你也可以用一
種十分準確的儀器,測知胎兒的生長情況。

  但思考者的胎,卻是隱形的。

  這胎何時生長,何時成熟,思考者一無所知。

  更奇怪的是這胎是沒有時間表的。或者,時間表
是掌握在造物主手中的。思考者一點都不知道,何時
才是瓜熟蒂落的時間。三天?三年?還是三十年?你
一點頭緒都沒有。

 更大的奧妙是:這胎是不由自主的。倘若思考者
加上任何人為的設計,倘若思考者企圖為這胎兒制定
一個生產程序,倘若思考者參加了一個甚麼集體思考
的班子,一人一嘴的,吵過不休,則只有一個結果。
這胎兒會自動蒸發,從此不見。

 所以,一切思考者都會不動聲息。任由這隱形的
胎兒,自己生長,自己成熟。

更有很多不幸的思考者,被橫加一條「死線」:
限令時刻,必須生產。

「死線」固然可以迫出胎兒,但大多數時間,迫
出的是平庸胎。而超卓的胎兒,只受一種「死線」規
限:那就是真的死亡之線。例如莫扎特,就是死前生
產的。屈原,也是死前生產的。他們自知死之將至,
會把胎兒迫出來。大約是有點殘酷,但這卻是生產的
最大奧秘。而且,我們也可以相信,也有無數思考者,
死了就是死了,而且把胎兒也帶走,絕不生產,讓思
考的傑作在另一個世界發表。

常見的問題是:靈感是那裡來的。

但也許這是一個次要問題。首要問題應該是:

 一:卵子是那裡來的。

二:精子是那裡來的。

三:時間表是誰在暗中制定的。

這三個問題之中,唯一可以想辦法的只是第二
點。假設你已經被賦與了一隻卵子。你就必須努力,
四出尋找你的精子!未必是你有多少努力,就找得到
多少精子。因為,在封閉的大學裡,資料都被人為限
制,學生根本見無所見,聞無所聞。

在花崗岩裡,有沒有水呢?或者有的。在沙漠裡,
有沒有水呢?或者有的。因為,如果你說沒有,就肯
定沒有。如果你說是有,或者還有一點希望。所以,
你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努力之路。你努力吧。因為,
無論如何,你必須尋找你的精子。你必須尋找大量的
精子。你絕對不可停頓,也不可以鬆懈。因為,這世
界上,還有很多假的精子。假的精子,很好看,很好
吃,很舒服,很享受。但那些往往是騙人的砂子,而
不是精子。你必須帶眼識人。你必須滿懷愛心。你必
須無畏無懼。你必須甘心吃苦。

 或者,你也會知道:如果沒有精子,你就是沒有
時間表的,你就是永不成孕的。很有天份的卵子,也
會乾死的。

又或者,你瓜熟蒂落了,你總有一天,成為一個
偉大的母親。




第五節 天和人是怎樣合一的?


天和人的合一,就好比卵子和精子的合一。

一個思考者,好比一顆卵子。這卵子必須尋找精
子,才能夠完成自己作為一顆卵子的使命。

人降生世上,並非要來佔有世界,而是要來參與
世界。

如何參與?

人可以怎樣,把自己變成世界的一部份?

問題是:你是否發覺,這世界裡面,有某一種
事物,能夠挑動了你的絕對興趣,你的絕對野心,你
的生命,就是為了這事物而存在?

這「東西」是甚麼?

有人說,這「東西」就是我的孩子和我的丈夫。

  有人說,這「東西」就是我的事業(或職業)。

  有人說,這「東西」就是我的國家(或城市)。

  有人說,這「東西」就是錢(或股票、房產)。

  有人說,這「東西」就是愛。

有人說,這「東西」就是信仰。

有人說,這「東西」就是數學(或科學、或文
學、或音樂,等等。)


    x x x


  我們可以看看梵谷的例子。

  梵谷最初不是畫家。他是一個礦坑裡的傳教士。
礦坑裡的非人生活,使他深受震動。他極力傳教。但
教會不支持。後來,不知如何,他的興趣突變。他熱
烈愛上了一種很奇怪的東西:色彩。

他發狂似地追求各種色彩。他竭力想要把某一種
感覺的色彩畫出來。他看見那些光線、那些顏色裡面,
總好像有一種玄妙的真相,他已經感覺到了,但還是
不很清楚。他以為,光和色裡面,可能蘊含真理。但
他無法從顏色裡看得真切。

他還以為只是光線不夠。

他遠赴非洲,以為那裡的陽光更加透徹一些。
他瘋狂地在烈日之下作畫。一連許多個小時暴曬。不
眠不休。他已經接近瘋狂。

有一陣,他瘋狂地繪畫向日葵。

他以為,向日葵就是他的「東西」。而這「東西」,
就是一切。

這所謂「東西」的「東西」,是否就是我們前述
的「精子」呢?

當梵谷用熾熱的目光,灼燒那陽光下的向日葵
時,他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這小錯誤,導致他的神
經系統無法正常運作,成為他發瘋的原因。

梵谷絕不了解,他以為,那「東西」就是在前面,
是在那充滿了陽光的向日葵裡。而事實的真相是:那
「東西」並非在前面,而是已經存在於在他的追求本
身裡。那「東西」,已經存在於他的眼睛裡、心裡。

那「東西」,好比一顆精子,已經跟他的卵子結
合。

他所追求的,其實就是這種「結合」,而不是某
一顆精子。

這就是天人合一。

 他已經達到了,但他以為尚未達到。

梵谷的例子,有點過份。其實,天人合一也可
以是極為簡單的。你喜愛忽然吹來的一陣清風,你欣
悅微笑,也就是天人合一了。




第六節 天人合一的兩條通道


天人合一的通道,可能有兩條。

第一條是「智」,第二條是「愛」。憑著人類的
智慧和知識,可以了解萬物、知識宇宙:這是莊子的
基本理論,既然萬物為一,則萬物就不是隔絕的,溝
通就是可能的。

  但是,純粹的知識是空的。如果人對宇宙萬物毫
不關心,並無那種情同一體的戀愛與顧念,人就會是
孤立的人。而這是與事實不符的。許多哲學家,在這
一點上大繞圈子,研究人的「存在」,卻無法了解。
其實事情是非常簡單的。人活著於萬物之中,呼吸與
共,飲食與共。人需要宇宙萬物,宇宙萬物也需要人。
就好像空氣和食水那樣,不可以片刻離開。這一種感
覺,是絕對的,是肯定的。

  唯一的區別,就是自覺與不自覺。自覺去愛的人,
心情開朗,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他知道自
己是宇宙萬物的一份子,他的生活就是有意義的。

天人合一的第二條通道,就是「愛」。人就是靠
著「愛」,去溝通萬物,並且溝通地球上的所有人。

憑著「愛」與「智」,人可與天下萬物合一。

本章第三部份的莊子技術,固然是重要的,需要
加以訓練,才能夠掌握的。但最重要的訓練,其實是
這裡。這才是內力的基礎。智的訓練,必須與愛的訓
練同一。否則,任何技術,無法成功。


問題是:「天」在那裡。溝通宇宙萬物,是否就
是與天溝通?當然這是肯定的。與一個點溝通,就是
與一大片溝通。你愛了一個人,就是愛了所有的人。
所以,連陌生人也愛,鄰居也愛,敵人也愛。




第七節 上帝在那裡?


曾經寫作多部著名傳記作品的 Emil Ludwig 如
是說過:

我可以在巴哈的賦格曲中發現上帝,但亦可以在
具體物件中發現:

從狗兒祈求的眼光和女性可愛的胸脯中,我看到
了上帝。從蝴蝶多彩多姿的翅膀和清晨的霜霧裡,從
木蘭花的胚芽和小孩摘下幼芽的手上,從時代的革命
裡,從一個男人向情敵挑戰的憂鬱眼神和外科醫生從
眼睛取出決鬥中射入的子彈底寧靜的手裡,我發現了
祂底存在。

當達芬奇為他神聖的創造人物底嘴唇增加了一個
超世俗的微笑時,我便透過他的大手筆而發現祂底存
在;當頑皮的小貓在鏡中尋找玩伴時,我看到了牠。

當我彷彿做夢似的突然獲得靈感,並且經過一段
痛苦的孕育後終於把它表達出來時,我便會自然而然
地產生與上帝同在的感覺。(摘自林衡哲譯:廿世紀
智慧人物的信念)

當你相信,造物主存在於宇宙萬物的一切之中,
自然,你會相信天人合一。這是不奇怪的。又如果,
你能相信,不但只是「上帝」可能存在於一切之中,
「美」亦存在於一切之中,你在任何地方,都可能發
現「美」:這樣,你亦必定相信,天人合一是可能的。

還有的就是「愛」。如果你能發現宇宙萬物中的
「美」,當然,你「愛上」了宇宙萬物,甚至感覺自
己就是宇宙萬物的一份子,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這角度看,孔子的想法,是很表面的。孔子提
出「天道遠,人道邇」。孔子以為,天與人是不相干
的,人應該不要理會超自然,只做好人的份內事。

孔子大約是看錯了。

他不知道,人就是在宇宙萬物中活著的。

他更加無法了解,人與宇宙萬物之間,是可能溝
通的。一方面是知識的溝通,另一方面,是感情上的
溝通。如果拒絕了這種溝通,單方面講甚麼禮,甚麼
仁,都是很難成立的。




第二部份 「第三者」



第二部份 思維的重要因素:要有「第三者」
 
   第一節 資料搜集
   第二節 靈感是思索中的第三者
   第三節 為甚麼好人的靈感比較多些?
   第四節 怎樣利用莊子原理,訓練創意思維?
   第五節 左腦和右腦
   第六節 創意和右腦的特殊關係
   第七節 直覺
   第八節 錯覺
   第九節 外在鬆弛
   第十節 內在鬆弛


















第一節 資料搜集


  舊式的創作理論,十分重視外在的訪問和調查。
要寫一個劇本,劇作家必須親身深入生活,研究許久,
才能進入創作階段。
 
  這樣做,未嘗不好。但是,往往淪為表面。作家
深入群眾,目的只是搜集資料:而他們往往太重視外
在的「搜集」,忽略了內在的「融和」。
 
  其實,所謂「創作」,只不過是思維形式的一種。
 
  思維本身,也是需要資料的。無資料,不能思維。
 
  若從莊子角度一看,就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層
次:
 
  思維過程,好像卵子和精子的結合。思想者出發
訪尋,不是搜集資料,而是尋找對象。而且,他所找
到的對象,很可能,不是遠方的一個陌生者,而是他
的摯愛,是他的親人,是他自己。
 
  如果你去印度貧民區採訪,能夠徹底投入,以為
採訪的對象,就是你自己。你成功了。
 
  因為,你已經跟所思索的對象,合而為一,你就
是他,他就是你。
 
  在你和他之間,忽然出現一種靈的閃光。
 
  他的一切,你都明白了。你的一切,他也都明白
了。
 
  這樣的思索,才是有效的。
 
  掠取資料的搜集者,是永遠只能在外面的。
 
  此外,尚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第二節 靈感是思索中的第三者




思索的時候,並非只有你和對象兩者的。

卵子和精子之外,尚有一位第三者存在。

如果沒有了這第三者,卵子和精子,就好比強姦
成孕,是沒有意思的。

這第三者,十分神秘。

或者,我們可以說,那就是「愛」,但其實,這
第三者,遠比「愛」的涵意豐富。

有了卵子(思索者),精子(思索對象),尚需要
一種額外的酵素。三者混合如一,思索就有了結果。

人的靈感,從何而來?

這是沒有人知道的。連莫扎特也不知道,貝多芬
也不知道,愛恩斯坦也不知道,牛頓也不知道。

  宗教人仕以為:這第三者就是Holy Spirit, 是來
自上天的。

靈感來自上天,這是不能証明為對,亦不能証明
為錯的理論。因為,人對於靈感是一無所知,只能感
覺,不能分析。

莊子的理論,如果是對的,則這Holy Spirit,當
產生作用的時候,也是透過一個主體,也就是「你」
進行的。

至於另一問題:人的靈感,甚麼時候最豐富?這
才是值得探索的呢。

想多一些靈感嗎?



第三節 為甚麼好人的靈感比較多些?


  好人的靈感特多,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好人的靈感,是天生多些的。因為,如果
好人的靈感少些,人類文化就不會進步。這是肯定的,
絕對的。歷史總是向前進的。歷史有時倒退,有時出
現逆流,但是,總的傾向是向前進。海耶克在「到奴
役之路」一書中提到,壞人通常比較容易得勢,但從
整體看,從長遠看,好人始終是最後得勢的。壞人始
終是要輸的。這是一個必須牢固確立的信念。如果連
這最基本的信念也不能確立,靈感就會離你而去。

  第二,好人的平衡能力,通常好些。這是有理由
的。理由在於,好人之所以是好人,是因為好人能夠
比較正確的處理心靈和物質的關係。好人通常重視物
質少些,心靈多些。這樣的想法,會使好人的心清智
爽,不容易被眼前事物縛住。

  好人並不等於愚人。愚人可能完全不理會物質,
不考慮條件,不知道實際。只講心,不講金,當然是
錯的。好人只是基本人格完整,能夠平衡心和物的關
係。好人不會說謊,好人不會騙人,但更重要的是:
好人不會自己騙自己。甚麼叫做「欺騙自己」?明明
擺在眼前的事實,不願意相信,拒絕接受外來訊息,
就是欺騙自己。壞人通常被慾望蒙蔽,看不穿物質背
後的真相,寧願自我欺騙,導致失敗。

「好人靈感特多」是一個總體印象。反對者隨時
可以舉一百個例子,說明好人沒有好報,好人因為好
心,反而辦了壞事。而贊許者也隨時一樣可以舉一百
個例子,說明壞人才是壞心辦壞事,壞人更加沒有好
報。

而我們的著眼點不是「報」,而是文化的方向:到
底是向前進,還是後退。如果是向前進的,則必定是
「好人」們的努力有了效果。

  所以,真正企圖得到靈感的人,必須把自己的目
標調正,在正潮流的一方,就有靈感。

從心物平衡的角度看,也從文化進步的大趨勢看,
我們可能猜想:好人的靈感是比較多些的。

所以,不能不說的一句話是:如果你渴望靈感,
先要問問自己,你所渴望的靈感,用途何在?是要來
作好事,還是壞事?

如果你能自我肯定,靈感就會源源不絕。




第四節 怎樣利用莊子原理,訓練創意思維?



最重要的,當然是要具備「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念。你不但只是把自己當成是一顆尋找精子的卵子,
更會想到,你所觀察、注視的對象,其實就是等如自
己。如果你在貧民窟中,偶然看到一個正在喝溝渠水
的孩子,你會想到,這就是自己的兒子,你會哭泣,
你會心腸不忍。你會把自己溶進去。

  這是一種熾熱的感覺。如果你是畫家,你會像梵
谷那樣歡喜太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像李太白那樣
愛上月亮。如果你是音樂家,你會像莫扎特那樣,為
了音樂,連命也不要。

  如果你是即將出場的音樂比賽參加者,你的心,
就會平靜得像湖水一樣。因為,你根本忘記了比賽,
你只留意到音樂之美。

  其實原理是相同的:如果你即將參與求職面試。
你能夠不能夠,把一切都忘掉,只記得你所希望從事
的工作本身?

  有一個中學生被總統接見。中學生問:「怎樣才
可以當上總統?」如果一個人的目標,僅僅是為了謀
求某一種職位,則這目標,就太小了。這是一種小心
眼。而這小心眼,會把人縛住的。如果這中學生問:
「怎樣服務人民?」他就是自由了,以後的路,會寬
闊一些。

所以:創意思維的第一個條件是:把自己徹底溶
進去。




第五節 左腦和右腦


人是有兩個腦的。兩個腦之間,用一道厚厚的「胼
胝體」隔著。兩個腦,各有獨立的功能,而「胼胝體」
的作用,是連接左右兩腦。

  按李察的不成熟觀測,人大多數時間,是左右腦
兼用的。從事右腦的創意工作,也不能沒有資料。左
右腦是不可以完全分割的。

  但左右腦的使用,也有偏向,完全平衡是很少有
的。多數時候是偏用其中的一邊。

  甚麼時間你會用左腦多些?

  例如,數鈔票,就是用左腦的。把一疊疊的鈔票
分開,五元一疊,十元七疊,二十元五十疊,一百元
九十九疊、、、資料排列,肯定是用左腦的。

 左腦較弱的人,對數字不敏感,這樣計算,會
很辛苦。他會寧願拿計算機來,用機器代勞。數字不
敏感,記電話號碼,常常錯誤。如果你發覺,當你拿
起筆來,要記下對方的號碼,十次之中,總有一兩次
是記錯的,那就是數字不敏感了。解救方法很簡單。
你每一次需要記錄數字的時候,用聲音述說一次,不
要單憑心算,就不容易錯了。

另一件李察觀察到的是:左腦活躍的時候,失眠
的機會大些。

有一位時常失眠的朋友,醫生教他如果睡不著,
就默念「數羊仔」。他想,數羊仔是沒有生產力的。
何不數銀紙?一百萬一百萬的加上去,到天亮的時
候,他已經是億萬富豪。不但只一晚失眠,沒差點入
了青山。

  另外一位數學朋友,睡不著的時候,就練習三位
數的乘法。一條一條的乘法計上去。你不妨試試,111
X 112 = ? 到天亮的時候,當然也是不能合眼的。但
這位朋友有收穫。他的數學,大有進步。不但只是數
學有進步,記憶力亦絕對有進步。有心人不妨從兩位
乘法開始練。算一算,10 X 10 = ? 11 X 11 = ?
12 x 12 = ? 只是不要睡覺的時候練。更千萬不要在
等車的時候練。你會錯過了二十班車,仍在車站喃喃
自語。有人在上了車之後練。巴士到站,三次不知下
車。

這也是李察無意中的發現。左腦活動,是醒神的。
就算是睡前收拾房間,也能使人興奮睡不著。(收拾
是indexing)。房間愈乾淨,人就愈清醒。又或者,
這只是對右腦人如此。對於左腦人,就未必了。不知
有誰也曾實驗過?有人是房間愈亂愈好睡,亦有人是
床前拖鞋擺不正睡不著。他連床上的枕頭被褥,都要
有秩序的排列整齊。這樣,又怎能睡?

  但是,李察不是醫生,也沒有相當的數據。醫學
界的朋友,不妨作一點小統計,看看患失眠的朋友,
是不是左腦傾向多些。

  左腦傾向的朋友,由於需要排列資料,因此最怕
聲音騷擾。一點吵鬧,也不能忍受。相反是右腦傾向。
像李察之類的人,最喜歡在咖啡店寫稿。環境愈吵,
愈能集中精神。大約是聲音都跑進左腦去了,左腦忙
著處理外來聲音,讓右腦集中一些。

中國文化,不是喜歡熱鬧的嗎?中國人不是喜歡
上茶樓的嗎?因為,中國文化是右腦傾向的。




第六節 創意和右腦的特殊關係



左腦是資料性的,有點好像人的資料庫。左腦會
把資料有秩序地排列。

左腦強烈的人,生活整整有條,非常有規律。做
事有次序,一件完成了才做第二件。第二件完成了才
做第三件。第三件事完成了才做第四件。之後才是五
六七八件。如果其中任何一件事無法完成,左腦人會
感到氣餒,覺得全盤失敗。

右腦是沒有這種特質的。所以,右腦傾向強烈的
人,生活通常都是一團糟。生活沒有條理,東西隨處
亂丟。要找又找不到。右腦人都是神經質的。做事總
是忽然想到就做。所謂「抽起一條筋」,「異想天開」,
都是右腦特質。

  左腦是線性思維,而右腦是綜合思維。

  小朋友上作文課,如果老師出題是:「愉快的一
天」,左腦傾向的小朋友會從早上起床開始寫,順序
寫完這「一天」的愉快。

但右腦傾向的小朋友,卻會橫空亂來,可以從任
何地方切入,而「愉快」的主題,也跑不掉。所謂「綜
合」,並非把資料排列。「點子」忽然出現,創意就出
現。

所以,創意思維的第一要著,就是除去了資料排
列的限制。所謂「資料排列」,有時是規章,有時是
傳統,有時是權威的教訓。

右腦傾向的人,直覺能力通常都會強些。所謂「天
馬行空」,就是直覺忽然找到了落腳的地方。

何謂「直覺」?在「天人合一」的時候,思考者
直接跟對象溝通的感覺。

  例如,你能夠「直覺」知道,你身旁的朋友,今
天是否快樂?或者,你能夠「直覺」知道,金魚缸裡
的一缸魚,此刻是否快樂?







第七節 直覺


  「直覺」和「天人合一」,是有關係的。

  「天人合一」的「天」,未必是高高在上的天,
而是宇宙大自然中的任何一件事物。所謂「天人合
一」,從某種角度想,也就是一種直覺的溝通能力。

  舉個例子:你能否知道,金魚是否快樂?金魚的
臉上沒有笑容,你很難知道金魚是不是快樂。但李察
卻偶然看到,金魚有時是快樂的。

  李察家的金魚缸,放在廁所裡。因為李察不想在
那裡看書,所以,就在廁所裡看魚。

  廁所是一個非常不妥的居住環境。金魚在那裡居
住了許久,李察從未曾發覺金魚在那裡是快樂的。

  秋天的陽光特別好,整個客廳都是明亮的陽光。
偶然心血來潮,就把金魚搬出去曬太陽。

  整個魚缸,忽然美麗起來了。水草反映陽光,明
亮可愛。金魚最初好像不習慣,一會兒,就怡然自得
了。在透碧的水草中翻滾。碩大魚尾款擺,婀娜而多
姿,快樂的感覺非常明顯。

  李察是極端幸運的。另一次幸運事件,是李察竟
然可以看到一群快樂的蝌蚪。

  李察的魚缸裡,本來養有一群蝌蚪。不知何處來
的傻勁,忽然想到,何不把他們放生。於是揀了一個
陽光燦爛的星期日下午,親自把他們放到一個野外的
小山澗中。眼前景象,使李察欣喜無限。蝌蚪就真的
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腰肢輕搖,在青苔與石隙間進
退自如。曉會應用直覺的人,可以感受蝌蚪的快樂。

  其實,這群快樂的蝌蚪,尚有一個遺失了的弟弟。

  家裡還有幾條漏在金魚缸裡。幾天下來,只剩一
條。偶然發覺,這僅餘的最後生存者,肚兒翻轉,動
作轉慢,再變得極慢,漸漸竟停住不動。親眼看到生
命的停止,心裡忽然抽緊。幸好小蝌蚪只是倦了。待
了一會,金魚游過,裙子碰到小蝌蚪,便吃力地走開。

  這尚餘的一條蝌蚪,沒有機會重返大自然,肯定
是不快樂的。直覺可以感受其中的失落。

  有一個不是莊子所說的故事,出自《秋水》篇。

《秋水》篇的作者提到:莊子看見魚在水中出遊
從容,不覺讚美說道:「魚真是快樂呀。」惠施駁他:
「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答:「你
不是我,你又怎樣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呢?」惠施再
駁他:「我不是你,固然我不知你知不知魚之樂。但
你也不是魚呀,你也不會知道魚兒快樂不快樂!」

  惠施無法直接和魚溝通,所以無法知道魚的內在
心理。但莊子卻是知道的。因為,莊子所運用的,是
直覺能力。(同樣,你也可以用直覺,知道一隻狗甚
麼時候快樂或不快樂!只要你用一條鞭子鞭它一下便
知道了:狗會暴跳如雷,甚至咬你一口呢!)

  惠施用的是左腦邏輯方法,企圖在語意中証明一
切。這類邏輯,無法與對象直接溝通。一隻狗被打得
悽涼哀叫,左腦傾向強烈的人,也可能問:「你怎知
道狗不快樂?或者這種叫聲,正是快樂的表現呢?」
這類過份傾向的左腦人,不但無法與萬物溝通,連事
實也無法看到。這是很值得細想的。許多聰明人之所
以徹底失敗,就是敗在這裡。

  邏輯思維的理路一明二朗,毫不含糊,所以有用。
但缺點是範圍太窄,無法超脫特定範圍之外。所以,
邏輯是很難溝通的。因為邏輯不會離開固有的範圍。
如果邏輯的前提錯誤,則推論一塌糊塗。以之作為思
辨遊戲,無傷大雅,但臨場應用,啼笑皆非。

  天人合一的「天」,未必一定是高高在上的天。
你也不是必定要深入研究天文學。這「天」,可以是
天下間的任何事物。而所謂的「合」,從某種意義講,
就是人與宇宙萬物溝通的能力。而直覺,是其中一種
很重要的能力。

  這一點,就是莊子技術最高妙的地方。你有了天
人合一的感覺,你就是無入而不自得,如魚得水,如
鳥高飛。







附錄:《秋水》篇部份章節: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
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
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
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 我知之濠上也。」





第八節  錯覺



  如果直覺真的是這樣容易,像看看金魚那樣容
易,每個人都可以輕易掌握,那麼,天才和平庸也不
會有區別了,世界上的事,也沒有困難了。
 
  因為,直覺是不能自覺應用的。直覺是要在一種
渾忘一切的境界中,才能得心應手的。在那種徹底寧
靜,徹底忘我的境界中,直覺會在不知不覺中到來,
告訴你事實的真相。
 
  相反:如果有人以為,直覺是可以傳召的,有困
難的時候,硬迫自己「使用直覺」,那麼,被傳召到
來的,將會是「錯覺」。
 
  主張外在研究的西方思潮,通常不重視直覺。他
們以為,一切都必須要在精密的測量下才能得到真
相。所以,甚麼都要拿出証據,沒有確鑿証據,是不
能夠入信的。
 
  當然,這在許多場合都是必須的。我們是絕對不
能放棄左腦的。左腦可以輔助右腦的不足。法官在判
案的時候,總不能說,「我直覺知道你是殺人犯,現
在判處你死刑。」
 
  但是,如果因為這樣而完全放棄了直覺,那就是
更大的錯誤。偵探偵查的時候,固然需要從種種外在
資料入手。竊聽電話、偷錄証據,都有助查案。但是,
只有能夠真正用心的偵探,能夠真正得到事實的真
相。而一個不用心的法官,就算是掌握了外在証據,
也會有時判斷錯誤,造成冤獄的。

  問題並非時間表。問題不是:「甚麼時候使用內
在直覺,甚麼時候使用外在偵察。」
 
  人的認知系統,並無明確的時間表,也不能像使
用左或右手那樣,隨主觀意志,主動選擇使用左或右
手的。直覺是一種內在機制。這種內在機制,是不隨
意的。而一切的奧妙,也在這裡:直覺是不能自覺應
用的,直覺也是不會呼之即來的。直覺只能蘊藏在忘
我者的心裡。之所以需要花費這麼多的心思,去探討
天人合一、第三者、平衡,種種道理,也只是希望能
夠在內心深處,內植一種根深蒂固的良好思維習慣。 
  
  下面兩節的外在和內在鬆弛,也是一種思維習慣
而已。













第九節   外在鬆弛


「真正」鬆弛和「暫時」鬆弛,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人的真正鬆弛,主要是心的鬆弛。肉體
的鬆弛,有時也很重要。但真正的鬆弛,來自內心。

肉體的鬆弛,可以有許多方法。最簡單莫如浸浴。
舒適躺在浴缸裡,靈感倍增。水的浮力,使人的全身
肌肉舒張,神經系統也得到鬆弛。著名的阿基米得,
就是在浴缸裡得到靈感的。

皇帝要阿基米德証明,黃金的皇冠是否純金,有
沒有銀的成份。怎樣測量皇冠內的黃金,成為亞基米
德最困難的問題。有一次,他在浴缸中浸浴,看見自
己的身體浸入水中,水位升起。他忽然聯想到,皇冠
不也可以浸在水中嗎?升起的水位就是研究的數據。
他高興之極,沒有穿衣服就走到街上大喊:Eureka!
Eureka! Eureka! Eureka! (我找到了)

在左腦的邏輯思維之中,是沒有這種聯繫的。只
有在右腦才有這種忽如其來的聯繫。兩種在邏輯上似
乎沒有關聯的意念,忽然連到一起了。這是不能用人
的意志去做的。只能在某種充份鬆弛的情況下,忽然
得到。

如果靈感真是可以在浴缸裡得到,相信,很多人
每天會花十個小時躺浴缸。可惜靈感不是主觀要來便
來的,沒有一個藝術家,能夠任意指揮自己的靈感,
隨意寫出傑作。正因為靈感是毫無把握之事,因此,
許多藝術家,想出不同的方法,尋覓靈感。

李白愛喝酒,斗酒詩百篇。美國的 Allen Poe, 靠
鴉片煙覓靈感。Voltaire 和 Balzac 藉咖啡的力量。
意大利戲劇家Alfieri 創作時要聽音樂。莫扎特則
要做柔軟體操,尼采要散步,而歐陽修要在「馬上、
枕上、廁上」三處才能有靈感。看來,他是從不肯坐
下的了。他比英國作家 Milton 多了兩樣,Milton 只
需要躺在床上就夠了。據說,美國的電腦奇才Bill
Gates 不肯洗頭,每次洗頭之後,他都頭腦空白。大
約靈感都洗去了。

席勒(J. C.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
的詩句,因為貝多芬而傳遍世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中,主要片段是席勒的詩《歡樂頌》。貝多芬的靈感,
是受到席勒觸發的。

但席勒的靈感,又是受甚麼觸發?他從那裡想得
到「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句話?詩中描述一種舉世歡
騰的情景。那是萬眾一心,無分彼我,天下大同的世
界。在半空中,還有天使在舒展柔翼飛翔。這畫面,
加上貝多芬的聲音,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據說,歌德有一次探訪席勒。席勒剛好不在,歌
德就在書房裡等。等了很久,忽然感覺不適。好像有
一種怪味,從席勒的書桌抽屜中傳出來。打開一看,
裡面全是爛蘋果。席勒夫人解釋,席勒覺得這氣味對
他有益,寫作之時,必須有此氣味。原來,爛蘋果也
能激發靈感呢。

到底是「靈感」來自外在環境,還是「鬆弛」來
自外在環境?請注意,兩者是不同的呢。

如果躺浴缸能夠產生靈感,則躺在床上,似乎更
方便些。因為,如果一個人躺在缸中十小時,皮膚可
能浸爛呢。

主張躺在床上的,有兩位名人。二次大戰兩大著
名人物邱吉爾和毛澤東,都同樣喜歡床。邱吉爾不但
在床上吃早餐,還在床上辦公,發命令。毛澤東喜歡
在床上看書、辦公和會見賓客。

毛澤東的床是很有名的。那是一張極大的硬木
床,一半放滿古書,另一半是日常生活和睡覺之用。

之所以喜歡床,可能和思維方式有特殊的關係。
睡夢是一天中最鬆弛,頭腦最開放的時刻。清醒的理
智,不會來打擾。潛意識的活動,可以更加揮。最好
是清晨初起,那時理智剛來,而夢中的鬆弛啟迪仍在。
所以,鬧鐘是不好的。酣夢一宵,清晨自然醒來,靈
感非常豐富。此時,右腦的綜合思維,特別活躍。毛
澤東喜歡床,相信與他右腦主導的思維方式有關。

中國古代大作家歐陽修寫作,主要是在「馬上,
枕上,廁上。」獲得靈感。三處都是神經鬆弛的地方。
或者,今天的人,會把「馬上」改為「車上」或「船
上」、「飛機上」。至於廁所中的靈感,更是極端重要。
所以,許多人的私人廁所,美倫美奐。他們以為,下
面輕鬆,上面也同樣輕鬆。

以上所述,全是外在環境對鬆弛的影響。如果以
為,外在環境真的是這樣重要,就太簡單了。要躺在
床上,誰都可以。喜歡廁所的人,也有很多。奇怪是,
為甚麼靈感總是不來?

或者,莊子的啟示是有益的。只有充份的「天人
合一」領會,可能給人以真正的鬆弛,獲得靈感。

  問題只是:我怎樣才可以達到這種境界?一個
人,怎樣才可以獨步古往今來,從宇宙的最高處,審
視人生?我怎樣才可以勘破這短促生命的界線,看到
宇宙的最高機密?我怎樣才可以得到這種領悟?

  如果以為,三言兩語,可能解決這大大問題,就
是永不解決。因為,莊子的全部著作,也都是為了解
決這問題呢。雖然,到了最後,當你全盤了解之後,
也是一秒鐘就恍然大悟了。




    第十節 內在鬆弛


一個人之所以獲得靈感,外在鬆弛,雖然有幫助。
但是,內在鬆弛才是最重要的。上文提到的,浸浴誰
個不曉?躺床誰個不識?但是,靈感為何永遠只是少
數人的專利?

根據陶伊(Francis Toye)著《韋爾第》(吳曉峘
譯, 全音樂出版社)一書,著名音樂家威爾弟
(Giuseppe Verdi,1813-1901)曾經提過一個很重要
的論點:

■ 具有天才的學生,一旦他洞悉了藝術的秘奧,
他的成就絕無人再能駕御。

■ 一個作曲家必須以毫無恐懼的表現個性為第
一要義。......災難是所有這些年輕人的作品都是恐
懼的產物。每個人在寫作時都過份謹慎,他們主要的
觀念就是避免觸怒群眾,冀能獲得評論家的青睞。

■ 藝術如過度思考(我是說過度)就會扼殺靈
感。

李察相信,他已經把一生中最重要的經驗說出。
任何人,倘能把這話聽進去,一定得益。

問題只是需要知道:他所說的「個性」是甚麼。

一個全無「個性」的人,或者全無「內涵」的人,
有了靈感,也是如同沒有鎗彈的鎗一樣,全無用處的。

  所以,我們必須假設,他是一個有「內涵」的人。
而他的「內涵」,來自「天人合一」。如果他真的把自
己當作卵子,如果他已經拼盡全力去尋覓精子,如果
他能把宇宙一切,都當作自己,如果他已經徹底忘我,
如果他的心中,確實蘊含真愛:那麼,他肯定就是有
內涵的人。他的個性,非常明顯。

  這樣的人,還會有人任何畏懼之心嗎?當然是沒
有的。

  去除了畏懼心,就是內在的徹底鬆弛。

  這樣的人,可以跟威爾弟直接溝通了。威爾弟所
謂的「奧秘」,或「過度思考」,也不再是難題了。

  所謂「奧秘」,可以是商業「奧秘」,或科學「奧
秘」,或政治「奧秘」,或一切其他諸如此類的「奧秘」。

對於一個全無畏懼之心,敢於擁抱真理的人,「奧
秘」之門,始終會為他而開。肯去敲門,門就會開。
一旦他打開了這門,就如同威爾第所說的,他的成就,
絕對無可限量,絕對無人可以駕御他。

  另外一個問題是:「何謂過度思考」。

  患得患失的人,得失之心太重,通常都很容易反
反覆覆,思索同一事物。因為,他害怕失敗。但有內
涵的人,不會這樣。因為,他連死也不怕,他知道生
命的意義,就是付出。更加知道,所謂「失敗」,不
過是前赴後繼的一種過程。這樣的人,是不會患得患
失的。

所謂「過度思考」,或者還有一個解釋:當一個人
過份用左腦去分析問題,放棄了直覺,失去了大腦的
平衡,就不可能了解任何事情。平衡是個複雜問題,
可能跟莊子所說的「六氣」有關係。也跟內在的徹底
鬆弛有關係。把平衡做好,是很重要的。
  
 
 

第三部份   平衡

第三部份   平衡

   第一節 前後平衡
   第二節 左右平衡
   第三節 上下平衡
   第四節 失衡
   第五節 怎樣平衡
   第六節:誠實與平衡




   第一節 前後平衡
 
 
  莊子技術,講究平衡。且讓我們在「六氣」的範
疇裡,探討平衡的三大範疇:上下、前後、左右。
 
 
  影響平衡最大的一個方向,是前後方向。
 
  當你有了一往無前的大決心,當你不惜犧牲自
己,當你決意扛起十架重擔,當你向前的衝力是一,
而後退放棄的拉力是零、、、
 
  這樣,你的上下平衡、左右平衡,都會漸漸取得。
你會平穩前進,得到勝利。
 
  前後平衡,是主要的。其他都是次要力量。
 
  就如同跛子騎腳踏車,當他把前後平衡做好了,
他將會如意前進。跛足的缺陷,也不會影響他。
 
  處理大問題,常常會有理智和情感之類因素。國
家民族、甚至個人的面子、榮辱,常常左右大局。
 
  但是,如果解決問題的意志確立了,一往無前的
心思確立了,向前的拉力是明明確確的一字,而放棄
的心思是零字,成功的機會極大。

  何謂「前後平衡」?

  這問題,在《莊子原著與莊子原理》第二部第四
章中有討論,此處是從另一側面描述。






  所謂「前後」,本來是人生前進的最大動力。
 
  這是人的基本生命動力。而這動力,出現在一切
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身上。動植物為了生存和延續,
從不止息。只要有一口氣,就要繼續爭取生存。

  這是造物主為生物預設的動力。
 
  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並沒有把生命力算在裡
面。其實,植物不停生長,不會自殺,也是宇宙間非
常重要的一種動力。而這種動力,跟地球不停旋轉的
動力,有相似之處。
 
  原始的生命動力,特點非常明顯: 只會前進,
不會停頓。動物和植物都只會生長,不會自殺。只要
有一絲生機,就絕不放過。無論生存環境多麼艱難、
困苦、卑微,動植物的唯一考慮,是要活下去,無論
如何都要活下去,更要讓下一代也能活下去。這就是
為甚麼一隻跛足的眇目野貓,身上已經毛皮爛脫,但
仍堅持要在垃圾堆旁邊,絕對困難地尋求生活的原
因。
 
  但人類不同。人多了一種選擇的意志,多了額外
的第二動力:文化的生命動力。這第二種動力,是人
類自己設計的,是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的!
 
  垃圾堆旁邊的野貓,很多人見過。毛皮爛了,一
隻腳也斷了,眼睛蓋滿黃色的膿,可能失去了視力。
這樣的一隻可憐貓,應該活著嗎?如果有人認為,這
貓不適宜活著,要「人道」地捉來毀滅,野貓是絕不
同意的,牠的唯一抉擇是逃亡,躲到另一處更黑暗,
更骯髒的垃圾堆,無論多麼辛苦,都要繼續活下去。
 
  這是因為,人的眼光,已經和大自然的眼光不同。
人類自己設計了生命的意義,有時,已經忘記了大自
然的原始生命意義。活著為甚麼?是為了愛,還是仁
義道德?是為享受,或是要出人頭地?當愛、或享受
等等目的無法達到時,還要不要活下去?
 
  原始的生命第一動力,和生命第二動力,必須分
辨清楚。
 
  野貓求生存,屬於原始生命的第一動力。那是大
自然本有的,是上天給與的。每一隻野貓,求生意志
同樣堅強。但一個人謀求生存,意義多了一重。他可
能想到,活著就是為了追求真理。或者是為了愛,等
等。這會使他更加奮勇。生命力比一隻貓強得多。
 
  所謂「第二動力」,就是文化的動力。歷史上的
聖者、哲者、偉大先賢,各有解釋。積極的第二動力,
可使文化發達,國家興旺。
 
  而現代社會的趨勢是放棄第二動力,回歸第一動
力。一切向錢看,生命動物化。
 
  現代的人,有動物化的傾向。在這傾向之前,或
者,我們可以自己問自己:
 
  我是否比野貓堅強?
 
  垃圾堆旁邊的野貓,生命意志何等堅強。無論多
麼困難,都絕對要活下去。根本毋須討論,不必研究。
如果我的境地,比那一隻野貓更壞,我還要不要活下
去?
 
  野貓以原始的生命動力支持自己,沒有另外的考
慮餘地。但人不同。人有選擇的意志。
 
 而且這種意志,有時錯誤。如果有人想到,吃垃圾
的生活不值得生活,只有吃魚翅的生活才值得生活,
那麼,沒有魚翅吃的日子,他就不會願意活下去。因
為他已經忘記了生命的第一動力,而他的第二動力又
想錯了,也太少了。生命的範圍,收窄到只能容納在
一種感覺器官之內:就是吃的器官。口腹之慾,代替
了全部的生命意志。可憐極了,也危險極了。
 
  甚麼生活值得生活?
 
  如果吃垃圾的生活不值得生活,那麼,甚麼生活
值得生活?蘇格拉底的名句,正確的翻譯,要從希臘
文對証,但意思仍是清楚的。他說,Life without 
discourse would be unworthy of a man. 不懂得
思考,無所探索的生活,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不值得
的嗎? 或者,可以請蘇格拉底來,跟那隻垃圾堆旁
的小野貓辯論一下。小野貓根本毋須思考,一下子就
用行動答覆了。
 
  如果忘記了生命的原始第一動力,而文化的第二
動力又想錯了,就連貓都不如。
 
  但是,奇怪是大量的人,佔主要人口成份的人,
並沒有把這一回事,當作一回事。大多數的人,每天
仍然都只是蠅蠅苟苟的活著。許多時候,就好像一隻
動物那樣的生存。蘇軾詩:「何時忘卻營營?」就是
意指這種境界。
  
  但是,少數高級知識份子,也絕對不要忘記了:
這種生存的終極意志,這種像一頭野貓那樣堅強的終
極意志,才是最偉大、最崇高的。
  
  我們的先祖,包括你和我的父母一代,曾祖一代,
高曾祖一代,都是如此艱苦地活過來的。今天的人,
無法想像清朝的生活。他們寧願拖著一條辮子,寧願
放棄尊嚴,堅持生活下去,才有我們的今天。
 
  人生的動力,包括了第一和第二動力,構成了生
平衡的第一方向:前後的方向。但我們討論的大題目
是莊子的技術。到底,這些甚麼動力啦,前後啦的話
題,與技術何干?
 
  當然是有干的。當你擁有了第一動力加上第二動
力,你的動力澎湃,你的意志一往無前,世界上,就
再無難倒你的事情,你的平衡,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這可能就是莊子所說的「六氣」之首:前後。
 
  應該稍為留意的是:前後平衡,很容易蘊含了一
種線性的傾向。前後平衡,本來是一種目標,一種動
力。但是,在傾向於線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這動力,
會變成為阻力。
 
  例如有個人,一生最大的目標就是「結婚」,為
了「結婚」,他想盡辦法,自覺有了動力,非常努力
的去做。他勤奮努力,不遲到不早退,完全是一個好
青年的樣子。他一步一步去做。但是,他的思維,是
直線前進的。為了結婚,他先要去買房子。為了買房
子,他先要儲錢。為了儲錢,他要節省每一分每一毫。
等到他儲夠了錢,是否就可以成功地結婚?但這問題
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見他思想上的這
一種線性傾向。
 
  又如果有人的一生目標是當總統,情況亦一樣。
他會循序漸進,一次一個台階,慢慢爬上去。
 
  線性思維,可以在一個人身上發生,也可以在一
個社會裡發生,在一個國家裡發生。如果有國家的國
民總目標僅僅是要爭取財富,情況是差不多的。
 
  在一條直線上,可以保持平衡嗎?第二次大戰中
的德國人和日本人,他們企圖統治世界,不就是一種
直線思維嗎?
 
  需要注意的只是:前後的平衡,也是必要的。你
總是要向前進的。如果不前進,就如同腳踏車一樣,
會摔倒。
 
       
 
 
   第二節 左右平衡
 
 
  前後平衡有線性的傾向,左右平衡卻是平面的。
上下左右前後這六種方向,繪出來好像一個方向的座
標。如果一個人一生的目標,只有前後兩種方向,則
他就是線性前進的。
 
  問題是,何謂「左」,又何謂「右」。
 
  上一世代的人,偏向從政治取向說左右。以為左
就是代表激進,右代表守舊。左和右的政治鬥爭,主
宰了時代的思潮。但這一世代的人,多了一種想法。
以為左代表大腦的左腦傾向,右代表右腦傾向。
 
  兩種傾向的思想方式,是這樣清晰明朗,一時間,
可以使人產生錯覺,以為大腦的一切活動,不過如是。
以為左腦傾向的思維活動,以資料排列為主,因而是
比較邏輯性的。而右腦傾向是代表創意的綜合思維,
雖然並非不理性,卻時常可能有驚世發現。
 
  在一個人的身上看,大多數人,都是比較左右平
衡的。極端右腦和極端左腦傾向的人,雖然不是大多
數,但他們卻時常左右大局。
 
  從目前的思維層次看,李察尚未看到,左和右這
兩大範疇,除了政治取向和思維取向之外,尚有甚麼
其他取向。未來的人,可能發現第三取向和第四取向
的。那將會是下一世界的事了。至於目前,重要的是
要能分辨左腦思維和右腦思維這兩者。失去左右平衡
的人,不但無法正常思考,連健康也會一併影響的。
 
  一般情況之下,左腦傾向嚴重的人,容易產生偏
執想法,思想被固定形式限制,失眠的也較多。
 
  至於右腦傾向嚴重的人,也容易失去自制能力,
煙酒失控,生活無度,容易導致肥胖。
 
  若是由於思維失當,導致行為失當,因為錯誤決
策,害己害人,造成心理創傷,則問題可能更加嚴重。
產生致命疾病,亦非不可能。
 
  左右失衡,從個人來說,只是小事。文化傾向上
的左右失衡,才是大事。中國文化與西方之間的不平
衡,將會是二十一世紀的最重要焦點。
 
  兩種文化的不同,大約是因為他們的思考工具不
同。中國文化是右腦傾向的,是用右腦為主的文字的,
是喜歡全面觀察的,是注意內在的。

  而西方文化完全相反。西方文化是左腦傾向的,
是用左腦為主的文字的,是喜歡局部觀察的,是注意
外在的。
 
  而且,兩種文化,同樣有閉塞的傾向。

  中國文化的閉塞,二千年前從孔子開始。西方閉
塞,在工業革命之後才開始。西方科技取代了人與人
之間的正常溝通,亦取代了人與超自然之間的溝通。
今日的閉塞是全方位的封閉。而且只有一種封閉源。
那就是席捲天下的資本主義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
以外在的、現實的手段塑造世界。人的天然興趣,被
物質化的感官享受封閉。人與人的溝通,變為商業管
理。人與大自然的溝通,變為商業考察。人與超自然
的溝通,不是崇拜財神,就是崇拜物質。資本主義的
行為模式,已經沒有了人間的對手。兩種文化之間的
失衡,如果再不能自覺,就要等待大規模的自然災害
出現,扳正失衡。




   第三節 上下平衡
 
 
 
  人有兩種溝通方向:一種是向上的溝通方向,一
種是向下的溝通方向。
 
  向上,就是人與超自然力量的溝通。
 
  向下,就是人與現實環境的溝通。
 
  向上和向下,就是一個天,一個地。向上,是宗
教。向下,是人類的各種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藝術,
等等範疇。但這僅是廣義的上下。還有狹義的上下:
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上下之分。上是人的靈性,下
是人的各種慾望:包括了求知慾在內的慾望。從個人
身上看,上下平衡,當然是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只有
慾望,並無靈性,就是完全失衡。又如果一個人只有
靈性,並無慾望,也是很奇怪的。你可以想像一個並
無食慾的人,怎樣生存;或者一種沒有求知慾的文化,
怎樣生存。
 
  二十世紀的人類,以歐美思潮為主導,傾向於否
定向上溝通。這是工業革命以來的逆流。各國政府,
花費大量資源於物質財富的開發,忽略人的靈性追
求。今時今日在地球上發生的種種問題,都跟這問題
相關。
 
  一般信念,以為人與超自然的溝通,就是宗教。
李察相信,這種溝通,尚有其他方面。
 
  例如,人的生命力,就可能跟宇宙的生命力相通。
如果你不相信生命力,你不可能不相信地球上的磁
場。人的身體,是否跟地球的天然磁場相通?答案當
然是肯定的。同樣原理,如果在地球上有磁場,在宇
宙中,也有引力場。人是不單止生存於地球磁場之中
的,也是生存在各種未知的宇宙能量之中的。
 
  今日的西方思潮,片面反對靈性。以唯物方式處
理人類的心性問題,從教育到社會福利,都是物質至
上。

  上半世紀,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爭執劇烈。這
種爭執,使人產生錯覺,以為就是唯心和唯物的爭執。
但是,實質上卻不是這樣。今日的世界思潮,自由經
濟佔主導地位,但是,瀰漫世界的,卻是唯物主義。
西方世界,是物質為主導的。這是上一輩的社會主義
革命家們,完全想不到的。他們以為自己是唯物的,
西方是唯心的。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對立的
雙方,全都是唯物的。
 
  心靈力量,在人類的事務中,還有沒有位置?
 
  所謂「心靈力量」,其實現代人並未完全否定。
例如,催眠也是心靈力量,廣告宣傳也是心靈力量。
政治動員,也是心靈力量。
 
  大躍進時有一種氣氛:相信政治能夠帶動業務。
「抓緊」政治,業務就不成問題。
 
  這是來自抗日戰爭的經驗。那時人人一心保家衛
國。以政治口號動員群眾,是很容易的。一九五八年,
日本鬼子沒有了,但人們仍是老辦法。因為這同樣是
中國人兩千年來的舊作風。孔子認為,只要做好了
「禮」,其他農業之類問題,自然解決。
 
  政治和業務的平衡,其實也是一種上下平衡。只
是政治永遠不可能代替靈性,動員口號,也不可能有
所作為。
 
  真正的上下平衡,人們有了徹底的明白,那種動
力,才是一往無前的。
 
  
     
   第四節 失衡
 
 
  
  不平衡是由文化開始的。中國文化和西方的不平
衡,是第一個失衡。之後才是經濟不平衡,政治不平
衡,生態不平衡。森林消失,生物滅絕,大氣污染,
病毒滋生。
 
  人類的數目過多。好像在十二吋魚缸裡放養五百
尾金魚,全賴人工設備維生:那就是屋宇、通訊、軍
事等等人為系統。完全是不平衡的生活。密麻麻一缸
魚,全部死去,不足為奇。
 
  個人的失衡,直接來自社會。個人小宇宙,不過
是整體大宇宙的反映。整體失去平衡,個人平衡,也
很容易失去。
 
  在一個浮誇、作大、虛假的地方,個人要保持清
醒,也的確很不容易。當社會上瀰漫一股阿Q 氣氛,
家住四十樓,卻硬要告訴人住八十樓,也很難自我相
信,自己是平衡的。這種現象,外來遊客一看即會失
笑。但失去平衡的人卻會說:「噢,這是我們的創意。」
 
  社會失衡,來自文化的失衡。阿Q 不是自動出現
的。是文化失衡,才有阿Q 的。阿Q 是文化斷層的
直接產品,是儒家教育的成果。
 
 
        
 
      
   第五節 怎樣平衡
 
 
  
  就好像腳踏車的微妙平衡一樣,奧妙在於一種無
形無影的動力。沒有動力,就不能平衡。
 
  初學腳踏車的人,往往企圖先平衡後前進。眼睛
只看地下,忘記踩動腳踏前進,就不可能平衡。
 
  到那裡學腳踏車最好?最好是到繁忙的市中心,
在紅綠燈的中央點騎上去。你會忽然間學會平衡的高
度技巧。
 
  李察幼時,在並無車輛的樹蔭道路學騎車,先父
在後面摻扶著,一個暑假都學不會。其後家庭慘變,
李察變成一個無人管教的野孩子。有一次私自去租來
一輛腳踏車,本想推到安全處才騎。但太心急,推到
馬路中點已經忍不住騎了上去。汽車在身畔馳過。勢
成騎虎,一心只想著離開這危險的地方,忽然,腳踏
車就平衡得很好了。在一秒鐘裡學會了騎車。平衡是
以動力為基礎的。
 
  造物主造人,並非絕對平衡。左手跟右手,天然
不同。如果人都是平衡完美,宇宙不會前進。
 
  我們都是不平衡的。如果想要平衡,很簡單的方
法是:博愛。博愛就是眼光看遠些。看到宇宙萬物,
看到一切人,並不只看自己。博愛的人,心胸廣闊,
健康愉快,向前的動力明確,是比較容易平衡的。
 
  騎腳踏車看著前面,就自然上路了。
 
        
 
   第六節:誠實與平衡
 
 
  幾乎所有文化,都重視誠實。連儒家也不例外。
雖然孔子並不強調誠實,孔子只是強調「忠信」。要
一直到了漢代,儒家在《大學》《中庸》兩篇中,才
把誠實的意旨發揮。
 
  誠實的道理,錢穆解釋得很好。錢穆是儒家學者
之中,較值得敬佩的一位。錢穆認為,天是不會騙人
的。天是真實有那一個天。太陽是真實有那一個太陽。
宇宙星辰,都是真的宇宙星辰,而人的喜怒哀樂,都
是真的有那一種喜怒哀樂。這是李察記憶中的大意。
相信不會距離太遠。
 
  錢穆是有針對意義的。若干西方學者,太強調心。
甚至認為,萬物都不是真的,只不過是影子。這是哲
學中的大錯誤,是對靈性的錯解。因為,如果天是騙
人的,則人生也沒有甚麼意義了。李察當年讀書,有
一段時間,心灰意冷。但錢穆的話如雷貫耳,使人重
拾信心。
 
  問題是:儒家雖然一直企圖灌輸忠信、誠意等哲
理,但是,中國人卻走上反面。假大空的風氣,香港
並不例外。香港文化,表面與傳統不同,其實,根子
處是一樣的。阿Q都是一樣的阿Q 。為甚麼中國文化
這樣重視誠實,兩千年來,卻是陰謀家控制大局?
  
  這是一個大問題。無數天真的儒家信徒,以為自
己信仰仁愛、忠厚誠實,但常常被謀略家左右。陽儒
陰老的秘密主張,使誠實走上了自己的反面。
 
  單純的誠實,是不夠的。要加上博愛,才是整全
的、平衡的。儒家忠信,只是對統治者單向負責。所
謂「忠」,是臣民向國君效忠。國君是毋須向臣民效
忠的。而博愛是一種相向溝通,是對天下國家、宇宙
萬物的真正負責。
 

第四部份   莊子技術

第四部份   莊子技術


   第一節:內涵與技術的比例
   第二節:用神的技術
   第三節:「官」和「神」
   第四節:節奏
   第五節:「止」和「行」
   第六節:莊子的一元哲學:進入
   第七節:無厚並非虛無
   第八節:美

 
 
 
 
 
 
   第一節:內涵與技術的比例
 
 
 
  莊子技術,可以應用在幾乎一切方面。無論政治
經濟、科技醫學、音樂繪畫、體育競技,都能用得著。
 
  但是,莊子技術卻不是人人可能掌握的。能夠掌
握莊子技術的人,永遠都是少數中的少數。
 
  莊子技術,好比射擊的技術。
 
  很容易忘記,射擊的最重要因素是甚麼。雖然這
是人人知道的,但也是很容易忘記的。
 
  首先,你要有一把鎗。鎗就是你的靈感啦,學問
啦,等等。但有了鎗,仍是無用。你必須要有彈藥。
彈藥就是你的內涵。沒有內涵,就算是有鎗,仍是無
用的。必須要等到你有了鎗,又有了彈藥,你可以有
資格鑽研莊子技術了。  
 
  心急的人,都希望立刻知道莊子技術是甚麼。也
大約,他們都知道內涵是更重要的。他們會把百份之
九十的精力,投放在內涵之中。只用百份之十的精力,
鑽研技術。
 
  但是,最困難,也最容易引起誤會的地方,也在
這裡。這裡所謂的十與一之比,僅只是比喻。絕不是
叫一個鋼琴學生放棄每天九小時的練習時間。倘若是
有一個太天真的人,真的每天用了九小時去研讀甚麼
哲學啦,藝術啦等等項目,而每天只用一小時去練
琴。那肯定是不對的。
 
 
 
 
 
   第二節:用神的技術
 
 
 
  莊子技術,共有兩部份。
 
  第一部份是右腦範疇的「用神」的技術。第二部
份是左腦範疇的「進入」的技術。
 
  先說第一種「用神」的技術:
 
  莊子認為,人身體上的工具共有兩大類,一類是
「官」,例如眼耳口鼻或者手腳之類的肉體器官,另
一類是超乎肉體之外的「神」。
 
  一般見識,都以為「官」是重要的。眼耳口鼻是
直接的感覺工具,誰能忽略?而俗世幾乎一切的教育
機構,都只是訓練你使用「官」。舉一個例:有許多
學鋼琴的學生,每天苦鍊許多個小時,都是「官」的
訓練。完全忽略了「神」的培養。
 
  莊子認為,更加重要的感覺工具是「神」。
 
  在「庖丁解牛」一章中,庖丁是刀法犀利的好手。
利刀宰牛,好像舞蹈,三兩下,整隻牛就一種近乎完
美的音樂節奏中解體。觀眾看得目瞪口呆,因為,沒
有人想像得到,牛的軀體,竟可以分為這許多精細的
部份。更沒有人想像得到,解剖動作之中,竟然蘊含
了如此崇高的美,使人一再擊節贊嘆。
 
  更加使人驚異是庖丁的刀。他的刀,總是在不知
何處縫隙中進入。堅硬牢固的牛皮,不費吹灰之力,
自然分開。觀眾以為,這刀一定是寶刀,或者暗藏某
種電動機械裝置。但是,這刀只是普通的刀。庖丁的
技術,使這刀一點都不受損傷。因為,庖丁不需要砍
伐折斫,庖丁了解結構,找到空隙,伸刀進去,牛就
輕輕「解」開了,如同解開衣裳的扣子一樣。
 
  俗人用刀,亂砍亂劈,很快就鈍。但這位庖丁的
刀,十九年仍好像新的一樣。
 
  庸俗的偽莊子,因此以為,這故事的寓意是養生
之道。以為莊子只是教人趨吉避凶,保護自己,不要
硬碰,好像保護屠房裡的屠刀一樣。屠刀可用十九年,
而養生得好,這臭皮囊也可活九十年。
 
  但莊子的旨意,卻並不在此。莊子只是為我們提
供了兩種技術:一種是「用神」的技術,另一種是「進
入」的技術。掌握技術的人,不須暴力砍劈,在完美
節奏中,愉快達成目標。
 
 
 
 
 
 
   第三節:「官」和「神」
 
 
 
  甚麼是「神」?

  莊子教導我們:「以神遇不以目視」。這是甚麼意
思?庖丁解牛的時候,是不用眼睛的嗎?他只用心神
就夠了嗎?他是用心運刀,不是用眼看刀的嗎?
 
  表面看,這僅僅是「視覺」和「感覺」的區別。
當要做任何事的時候,倘若你能夠區分這兩件事,你
一定勝人一籌。如果你只能用「視覺」去打字----則
你的打字技術,必定有限。你能用「感覺」去打字嗎?
打字尚算是粗淺的。從藝術書法角度看,你能用「感
覺」去寫字嗎?書法家王羲之,大約也是用「感覺」
而非「視覺」去寫字的。「官」和「神」的區別就是:
「官知止而神欲行。」這句話,勉強繙譯出來,可能
會失去其中部份深刻喻意:「使用外在感官的時候,
感官是有限制的。使用心神的時候,卻揮灑自如,流
暢非常。」
 
  相信莊子的意思,遠不止此。「官」和「神」的
區別,也就是「內」和「外」的區別,也就是「心」
和「物」的區別,也就是「心」和「腦」的區別,也
就是「右腦」和「左腦」的區別,也就是「潛意識」
和「自覺」的區別,也就是「第一自我」和「第二自
我」的區別,也就是「人為」和「天然」的區別,也
就是.........這是一個超大的問題,但歸結到底,
也只有一個「神」字。
  
  內在閉塞的人,常常希望為「神」找一個定義,
或者,最低限度要寫出來一條公式,讓他們背熟了,
就能應用。而他們也很難相信,事實上,這公式已經
寫出來了。只是,他們看到,也等於是看不到。

  何謂「神」?

  我們必須肯定:「神」和「官」是一對的。兩者
是平衡的,是互補的,是缺一不可的。

  莊子說要用「神」去看,不要用「眼」去看。
 
  這是高層次的教訓。低層次的人,永遠不會明白
這句話。低層次的人,立刻抗議:「嘿嘿,不用眼去
看?你用布蒙上眼給我試試看!」
 
  但莊子只是微笑:「請用神去看。」
 
  李察想到一種實驗:持水競走遊戲。用眼盯著水
杯行走,很容易撥水出外。但如果不用眼盯著水杯的
水,眼只看前方,手定得多了,水也不容易撥出來了。
因為,理智不能計算水的擺蕩。不看反而手定些。這
是很容易的實驗,一試便靈。你立刻可以知道:多用
「神」,少用「官」,效果是甚麼。
 
  著名網球教練 Tim Gallwey 察覺學生們在打網
球時,總是在喃喃自語。每失球一次,就咀咒一次:
 
  「你這笨蛋,你祖母都打得好過你!」
 
  他問學生在罵誰。學生答:「我在罵我自己嘛!」
 
  這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和「我自己」,不是像有兩個人在對話嗎?
我和自己說話,有甚麼特別呢?由這一個啟發開始,
他發明了「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訓練方法。
 
  心理學者Thomas Blakeslee解釋,第一自我,
就是左腦。而第二自我,就是右腦,與及人的運動技
能和腦下方的平衡能力。左腦是專管邏輯和語言的,
和運動無關。是左腦在罵右腦,罵右腦的運作太差。
 
  有甚麼辦法使左腦的功能暫時停下,只用右腦打
球呢?方法之一是在打球時唱歌。唱歌是左腦機能,
只顧唱,不會干擾右腦打球了。一下子,球員的球技
大進。這是一種很便宜,很簡單的操作。實驗一下,
你會立刻察覺區別的。只是,如果真的想徹底了解,
就要從根本處做了。而李察的經驗是在寫稿時聽音
樂。音樂不斷灌注,右腦活躍,寫作效果奇佳。
 
(參考:The right brain,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unconscious mind and its creative powers, Thomas
R. Blakeslee, Garden City,N.Y: Anchor Press,
1980)
  
  到底音樂進腦,或者唱歌的時候,是不是用左腦?
有待研究。是不是唱歌能夠抑制腦中的某一區域,使
打球的人,運動能力更好些?未來的心理學家,肯定
可以用一種儀器,偵測到大腦不同區域中的活躍情
況。
 
  Tim Gallwey 提倡使用「第二自我」打球。大約
他的「第一自我」是語言的左腦,充滿理智和分析能
力。「第二自我」才是潛在的能力。按莊子的想法,
用氣力、手臂的時候,是「官」。但是,用潛在能力
的時候,就是用「神」。打球的時候,不必用眼死盯
著對方的球,使用一種整體的感覺能力會好些。
 
  這就是:「以神遇不以目視」。
 
 
 
 
 
 
   第四節:節奏
 
 
 
  《時間地圖》 一書的作者 Robert Levine 提
到,禪宗所說的剎那就是永恆的經驗,可以用內在的
時間感覺去解釋。
 
  他提到美國網球名將 Jimmy Connors 的經驗。
當他處在最佳狀態時,他的內心,會出現一種慢動作
的鏡頭。對方打過來的球,看起來變得非常巨大,而
且是以極慢速度懸在稀薄的空氣之中。這樣的速度,
他就能非常從容地決定如何對應了。幾乎是要把球打
向任何方向都可以。
 
  這裡同樣是有兩種節奏存在 。一是球飛來的節
奏,另一樣是自己內心的節奏。
 
   莊子說:「官知止而神欲行」,就是兩種不同的
節奏。
 
  速度有兩種。第一種是自己的速度,第二種是對
方的速度。所謂自己的速度,主要是自己的腦活動速
度。如果你的腦轉速快,你能感覺對方打來的網球,
好像慢動作,而且網球也變得非常大,在稀薄的空氣
中懸浮著,好像在等你那樣。練成此種感覺的人,勝
利的機會百分百。
 
  速度是相對的。你的腦運算快,便感覺對方慢。
一隻橫過馬路的貓,如果你從頭到尾觀察並預測牠的
動向,就會看得到,牠是慢的。相反,如果突如其來
在你的旁邊竄出一隻貓,就會覺得牠非常快。其實是
你的腦活動速度慢了。所謂「措手不及」,其實是「措
腦不及」。所以,第一是要訓練腦,第二才是體能訓
練。
 
  外在的感覺器官,始終有限制;只有心的感覺,
才是徹底的。這「心」的感覺,並不神秘。你走路時,
不必盯著腳,更無需盯著地。用筷子送食物進口,亦
不必盯著食物路向,不會錯送鼻孔裡去。打球更不用
盯著球。所用的是心,而非眼。用心的境界,哲學而
非技術。
 
  李察發覺,書本也是有節奏的 。書的本身,有
一種無形的敘述速度,看書的人,亦有一種閱讀速度。
有的書,你一直看,會愈看愈快,心跳加速。另外的
書,則可悠閒逐頁翻。能夠掌握兩種節奏的讀者,看
書,就是真正享受。
 
  問題是怎樣把自己的內在節奏,去配合外在的節
奏。前文所述網球手的「兩種速度」,其實質,就是
這內在和外在的兩種速度。
 
  欣賞音樂,音樂的節奏,和你的聆聽節奏,也未
必相同。要相同才能有所共鳴。兩個舞蹈者,在相同
的音樂節奏中,也需要達到相同的節奏感覺,才能渾
成一體。 若能分辨內外兩種節奏,就容易明白了。
例如,急迫時,能否用緩慢的內心節奏去趕時間?時
間愈急,內心愈定?當你演奏Paganini 或 Liszt
的快板樂章時,能夠不能夠好像打太極那樣,用一種
緩慢的內在節奏去應付?你的內在一拍,等於那匆迫
的外在六十四拍?山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噢,這
古老的中國人智慧,原來是有道理的。
 
  趕路,趕時間,趕著完成某種大計,甚至只是趕
著去廁所。這時,你能否訓練自己,用一種異常悠閒
的內在心態,去對付那不容一線的外在匆迫?這是不
容易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
 
  Robert Levine 提到,賽車手 Jackie Stewart
描述他自己駕車的經驗:高速行車,眼前圖象,卻好
像是慢鏡頭。每一急彎,圖象被內心用慢鏡頭完美控
制,好像用遙控器控制一部慢速車那樣。他的腦,轉
速高,道路圖象就相對慢了,賽車在他手上,如意操
縱。
(參考:A geography of time, the temporal
misadventures of a social psychologist, or how
every culture keeps time just a little bit
differently, Robert Levine ,New York: Basic
Books, c1997)
 
  騎電單車的騎士,非常需要信心。飛車「片」過
非常窄的彎道,膝蓋和地面的距離,不足半寸。沒有
信心,就擦地完蛋。這是「神」的技術。同樣原理,
溜冰、打球、舞蹈,都是。如果交給左腦的清醒「官
能」指揮肌肉,肌肉便僵硬了。
 
  右腦運作,人不能清醒知道,卻能給人信心。依
賴自以為全部清楚的左腦,卻是信心全無。連走路也
不能。你平時走路,不是用理智走的,是用內在的「神」
去走路的。腦中發出甚麼指揮,無需理會。但如果有
個導演,命令你由舞台的左側走到右側,你走的時候,
姿勢就古怪不自然了。太自覺,肌肉就不容易聽從左
腦發出的指令。又例如,如果你在某處大廈頂樓最危
險的地方走,路面本來一樣,但因為有了害怕的心,
也無法控制自己,很容易跌。
 
  前述的持水競走實驗,是很容易的,是人人都可
以做得到的。但是,在馬戲團高空的危險動作,卻要
經過嚴格訓練。
 
  「以神遇不以目視」,是很高的修為境界。有一
位賽車手,退休之後,以他從事賽車的經驗從商,也
得到很大成就。或者有人以為,商業和賽車是無關的
兩件事。其實是一樣的。任何行業,任何活動,都有
「神」和「官」的問題。以最鬆弛的心情面對世界,
順其自然,順乎本性去做,信心十足,就能做得好。    
問題是:甚麼才是「最鬆弛的心情」?
 
  這又要回到問題的本來地方了。這就是你自己的
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你是否已經想通了?你是
否仍有畏懼心?
 
  讓我們舉一個唱歌的例子。大約唱歌是很容易
的,不會像飛車那樣危險的,是嗎?當然不是的。
 
  唱歌和飛車相似。摩托車手毫無顧忌的在急彎中
飛馳,再過一吋,就會粉身碎骨。高音也是一樣,必
須是毫無顧忌的抵達到那最高點。再高一分,就會破
金出血,聲帶破裂,甚至肺部也會受影響,從此退出
歌壇,甚至犧牲生命。但他們來去自如。
 
  女高音歌手Maria Callas 就是有些能耐。一九
五八年她在里斯本唱的一場《茶花女》,最高音處是
Gioir 一字。聲音盤旋而上,到最高最危處,內行人
都聽得提心吊膽,深恐她從此失足,在台上吐血。但
她卻能輕鬆的飄滑過去,從一處高峰,又飛往另一更
高峰。
 
  本來,高音並無神秘。精鋼製成的三角鐵,隨時
都能敲出高音。神秘在於這種高音,是歌手用生命唱
出來的。歌聲帶來的靈性至美,不是「高度」,而是
「境界」。只要你有緣領會,從此之後,任何高音歌
手所唱,就都再不是味道了。你已經見証了最高境界。
這叫做「曾經滄海」。箇中經驗,和最純真的戀愛,
非常相似。如果你也曾真的「愛」過,再看見那些淺
薄男女的打情罵俏,就肉麻了。
 
  問題是:為甚麼高手們都毫無顧忌?為甚麼他們
並無畏懼心?明白的人,就己進門,就是高手。
 
  最後,還要略提一點:高手的毫無顧忌,是真正
內心得到領會的結果,那是經年累月的訓練成果,是
用血和汗建築出來的長城。青年人如果未有那種體
會,切莫輕於嘗試。切不要胡亂飛車,也不要胡亂攀
登高處,連唱歌,也不可以亂唱。
 
  因為,他們並不是盲目的無畏。而是看清楚了其
中的秘密。那就是「官」和「神」之間的秘密。也就
是「止」和「行」之間的秘密。
 
 
 
 
 
 
   第五節:「止」和「行」
 
 
 
  何謂「止」和「行」?
 
  在莊子哲學中,「止」和「行」是一對的,是缺
一不可的。莊子說,「官知止而神欲行」,就是看到了
在「官」和「神」之間的對應關係。

  人的感覺器官,是外在的、表面的。但是,人的
心神,卻是內在的、基本的。兩者巧妙配合,就能夠
充份發揮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高能量。

  人類的精彩行為,就是發生在這有限的感覺器官
和無限的心神之間。

  可惜的是,兩千年來,中國文化都是片面強調知
止。知止的想法,在主要的學術派別中,佔有重要地
位。除了莊子提出止行兩者的微妙關係之外,儒學和
老子都片面強調知止。

  如果用一種較為通俗的解釋,孔子的知止,就是
「不要亂來」。儒家的一種重要想法基礎是:「戒慎乎
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這一點,幾乎所有的
中國人,都是一說即明的。因為,這是流行了兩千年
的觀點。

  只有孫中山的想法,完全不同。孫中山提倡:「不
知而行」。這是一種冒險和探索的實驗精神。跟鄧小
平的「摸著石頭過河」,有相近的意義。

  老子的知止,出於一種相對觀念。老子認為,大
和小,強和弱,都是相反相成的。最好是自居於一種
弱小位置。不要自大,不要自誇。這是老子哲學的重
要戒條。任何自大的人,都是把自己處在危險的境地。
所以,老子認為,「知止可以不殆」。

  在老子哲學中,所謂「大國堀起」之類的話,是
不宜宣之於口的。就算是他人送來的高帽子,也必須
立即敬謝。

  儒家提倡知止,主要是因為儒家的宇宙觀念。儒
家並不主張任何探索行為。因為,儒家認為,超自然
和大自然都是人不能知道的。人處在大自然之中,最
好是永遠保持一種恐懼和戒慎的心情,而一切行為,
都不可越軌。這一種想法,好的一方面是可以保持人
的謙卑情緒,但在兩千年的實踐中,謙卑已經變成為
畏縮。這是儒家哲學不可避免的必然發展。因為,不
能勇敢探索,就只能永遠保持自己的一種恐懼情緒,
戰戰兢兢做人。

  而儒學的「止」,尚有第二層的意思。就是「位
置」。知止,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位置。要各安其位,
知道自己的位置,不可越位。這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的本來意思。本來,這一種意思,也有積極意義。
「維民所止」,以百姓的位置為自己的位置,是很高
尚的想法。百姓要去那裡,統治者就去那裡,好像是
民本思想。但提出「維民所止」的人,亦被滿清的雍
正皇帝借口文字獄而全族屠殺。
 
  甚麼是「位置」呢?例如,如果你沒有科學院士
的資格,就不可以在家裡做實驗研究。因為,你不在
其位。同樣原理,你如果沒有拿到了文學博士的學位,
也不可以寫小說。因為,你沒有資格。這就是最粗淺
的名位觀念。

  在《禮記》《大學》中有一句:「知止而後有定,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六種程序,亦可能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心理程
式:

  止,定,靜,安,慮,得。
 
  知止,心定,才能達到一種寧靜的境界。心好像
一個湖,心緒安寧,能量儲備,似乎就可以運用了。
慮就是思考的運用。思考之前,原來要經歷止、定、
靜、安四個階段。
 
  表面看,這六種程序,好像有點道理。實際上,
只是儒家的思維限制。當思維被限制在固定範圍裡,
對範圍之外的事物一無所知,對範圍之內的事情,嚴
格遵守現行制度下的規章,就算是「得」了。
 
  至於中國斷層文化中的「止於至善」有何特殊意
義?為何不說「追求至善」,而只說「止於至善」?
 
  在中國斷層文化之中,「止於」至善,是很奇怪
的一種語法。只是由於向來背書太多的中國人,背慣
了這個字,未曾察覺特別。
 
  是的,為甚麼不像說In search of excellence
那樣,追求至善呢?
 
  所謂「知止精神」,是很特殊的中國斷層文化。
如果要勉強譯為英文,「止於至善」可能是 to reach
the reachable. 跟西方的浪漫精神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比較,兩種文化的不同,立刻顯明。一
種是外向、進取,而另一種是內向,而且自我設限。
 
  To reach the reachable? 不,不。李察你譯錯
了。應該是 Stopping before the excellence. 因
為,「知止」裡面,沒有主動的意思。在儒家文化中,
人是不由自主的。不是他自己想做便去做的。他是不
會主動追求的。他只是被人推動。如果他自己有甚麼
想法,唯一的想法,就是片面「知止」。
 
  所謂「知止」,在莊子的原來意思中,並不是這
樣。莊子的想法中,認為行動的決定因素是「神」。
至於外在的、有限制的因素,才是人的各種外在器官,
像感覺器官和四肢百骸等。莊子並未把「知止」當作
最高無上的行為準則。當庖丁拿起工具工作時,精神
集中,準確落墨,視為止,行為遲,以神遇不以目視,
是官與神之間的美。「止」字,是行動的駐足點。
 
  只是漢代的儒家信徒,片面取材,以為「知止」
就是一切,所以,才有「止於至善」那樣的古怪句子
出現。
 
 
 
 
 
 
   第六節:莊子的一元哲學:進入
 
 
 
  了解用神之道,大約已經明白了莊子技術的一
半。另一半是進入之道。這兩者,構成了莊子技術的
主體。
 
  而莊子和老子的其中一個區別,亦在這裡。
 
  莊子的技術是「以無厚入有間」。當「你」進入
了「他」之後,你和他就再分不開了。世上再沒有一
個你,也沒有一個他。有的只是一個「一」。
 
  老子技術的精粹處是「以柔制剛」。你是柔的,
你用你的方法,去制服那剛強的他。當你勝利之後,
你還是你,他還是他。而到底是你勝利了,還是他勝
利了,是說不定的。這就是老子的對立思想。而對立,
永遠是二元的。莊子卻是一元的。
 
  老子書中,另外尚有一句:「以無厚入無間。」
好像是更加了不起。但也正正是這一句,讓你看到老
子在玩弄文詞,而且,也看到了老子的二元方向。他
不知道世界上是有「一」這件事的。老子只是在文字
上承認了「一」。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萬物。」不過是抽象的學理。一到實際處,就可
以看見,老子無法離開二元的想法。 
 
  以後,就讓我們從這一個角度,細看莊子技術的
精彩。
 
 
 
 
 
 
   第七節:無厚並非虛無
 
 
 
  怎樣「進入」對方?
 
  以無厚入有間,是莊子技術的最精彩部份。但必
須超脫於庸俗解釋,才能夠應用。
 
  從表面看,這不過是一種切割原理:刀是利的,
找到空隙,鑽進去,就能分解對方。
 
  是不是這樣簡單呢?當然不是的。
 
  首先要注意的是:「無厚」不等於「無」。精研虛
無哲學,是不能取勝的。
 
  如果把莊子的思想,歸納為一個「無」字,萬物
歸零,則是很容易的。莊子提到一個刀法驚人的廚師。
他的用刀方法是「無厚」。因為他知道,一切物體,
都有空隙。用刀之道,就是要從空隙處切進。找到空
隙,即使是竹刀木刀,亦能分解對方,不必硬來。
 
  莊子是提倡虛無嗎?
 
  所以,偽莊子們會教給你一種修練方法。當你能
夠修練成功,達到了那種虛無的境界,你自然成功。
不過,你仍然會追問:
 
  空隙在那裡?這是否一種下三濫的「鑽空子」技
倆?見縫插針,逢空即鑽,是否成功之道?到底空隙
在那裡?
 
  一把刀,最鋒利的部份,好像全無厚度。到刀進
入牛的身體,厚度忽然出現。那就是有。就是以「有
厚」入「有間」。「無厚入有間」,忽然變成「有厚入
有間」。啊,見縫插針成功了。
 
  所謂「無厚」和「有間」,說穿了,不過是「規
律」而已。找到了「規律」,事情就可能成功。所以,
問題不是要找尋空隙,而是要找尋規律。找到了規律,
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但是,真正的成功,有了規律還是不夠的。如果
以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簡單,都一定是
見縫插針,都一定是以柔制剛,都一定是以軟勝硬,
都一定是以小吃大,那就錯了。須知道,這不過是一
種比喻法。環境不同,就未必一定是柔制剛,軟勝硬
了。有可能相反的。柔招有時有用,但硬招亦有時有
用的。
 
  前面說過,莊子原理是「一元」,不是像老子那
樣的「二元」。
 
  因為,莊子的奧秘,不在於「無厚」,亦不在於
「有間」,而是在於一個「入」字。
 
  就好像是「投入」的「入」。
 
  如果你需要「進攻」的「敵人」是某種很難很難
的功課。如果你能夠「投入」,你對付困難,就好像
聆聽音樂那樣,全付心神投入進去,你就是他,他就
是你。你肯定成功。
 
  因為,你不是用一把刀刺進去。你是用你自己刺
進去。你自己就是刀,刀就是你。
 
  在「你」和「他」之間,是沒有第三者的。因為,
「你」就是「他」,而「他」也就是「你」。
 
  這話,看似略為虛玄。但卻是莊子一元哲學的要
點:你是用你自己刺進去的。掌握這一種莊子原理的
人,百戰百勝。
 
  第二次大戰,日本皇軍,要「進入」中國。為甚
麼日本人始終失敗呢?是不是因為日本人不懂得以柔
制剛呢?是不是日本人尚未學曉英國人的殖民絕技
呢?當然不是的。只是因為,日本人是二元的。日本
人,並未把中國當成是自己。日本人也並無天下一體
的想法。「日本皇軍」,始終只是「中國」體內的外來
物。而外來物是會被排斥的。
 
  最後,不能不提到的一點是:當你全神灌注,預
備用自己作刺刀,「投入」於某種項目的時候,也需
要看看,這種項目,是不是適合「投入」。如果你每
天苦鍊許多小時的練習曲,原來當中全無美感,只是
垃圾,那就需要早早退場了。
 
 
 
 
   第八節:美
 
 
 
  莊子技術之中,除了「神」和「進入」之外,更
有一點是莊子已經表現,但卻沒有說明出來的。
 
  那就是「美」。
  
  所謂「以無厚入有間」,或者「恢恢然遊刃有餘」,
的美麗文句,一旦諷誦,就能欣賞。
 
  投入去讀《莊子》的人,必定感受當中的「美」。
在一瞬時間,你可以看到,那位解牛的「庖丁」,他
不是在切割,而是在舞蹈,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
之所履,所發出種種音聲,完全是一種交響節奏。
 
  感受萬物為一的人,會忽然間進入狀態,會有一
種物我在節奏之間溝通共鳴的感覺。此時,心裡會湧
上一種大歡喜。
 
  兵臨異域,你會為忽然看到隱蔽的路徑而快樂。
 
  就好像那一位網球手。就好像那一位賽車手。就
好像那一位歌唱家。就好像世界上一切的成功者,完
全一樣。
 
  這就是「美」。
 
  而「美」與「規律」並不矛盾。心思達到了這一
個層次,困難就像勢如破竹那樣破開。若問,「美」
與「規律」孰為因孰為果,激烈爭辯,牛就會趁機逃
脫了。




第五部份 靈感的傳說六十八條




第五部份 靈感的傳說六十八條







●「靈感」是從那裡來的?

狄本努(Edward de Bono)的水平思考方法,有助解釋靈
感的奇妙:

在一次晚宴中,有一個婦人對坐在她身旁的邱吉爾說
道:「唉,如果我和你了結婚,我便該在你的咖啡中
下毒藥啦。」邱吉爾的回答,完全不是直線思考的方
式。他很有禮貌地說:「夫人,如果我和你結了婚,
我便該、、、喝掉那杯咖啡。」

通常,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會期待思路發展下去,
順著那婦人的思想角度想。但邱吉爾卻是完全換了一
種角度去考慮。邱吉爾的答案,出乎意料之外,使人
措手不及。

到底,這是不是叫做「靈感」,或甚麼類型的「思考」
法?還是僅只是,換了一種思考的角度?請自行判
斷。



●怎樣利用潛意識處理難題?

做數學,寫作,許多時都會有這種經驗:苦苦思考了
許久的難題,「忽然」開通,下筆如有神助,「靈感」
到了。

這靈感是如何到來的呢?

哲學家羅素,雖然是知名的邏輯學者,但卻有一個很
特別的思想技巧。他最喜歡有意識地利用潛意識思
考。潛意識是人所不能自己知覺的意識,更非邏輯學
所能處理。就如同發夢一樣,全無邏輯,怎樣思考?

羅素的方法很簡單。每逢遇難題時,他會苦思數小時
甚至數天,然後暫時拋開。這是非常重要的步驟。拋
開不想,讓潛意識活動。潛意識會「自動」在腦海中
工作,幾個月後他再有意識地回到這項工作上來,難
題便會迎刃而解啦!



●米勒怎樣畫「晚鐘」?

表面看,這是十分普通的一幅畫。黃昏的田野裡,有
兩夫婦在站立禱告,遠處有教堂。只此而已。最初說
好要買此畫的畫商,嫌遠處的教堂畫得太小,不肯購
買。但後來,此畫拍賣,有美國商人出價八十萬法郎,
要把此畫買去。法國政府深恐名畫落在外國人手裡,
從此離開法國領土,結果想辦法迫使外國人付很重的
稅,才把畫扣住。當然,這情況米勒不可能知道了。
他已經不在人世。

這畫有甚麼好處呢?據說,任何人看了這幅畫,都會
有莊嚴肅穆的感受。教堂的鐘響,於無聲中進入觀者
的內心。這是超乎人種和階級,震撼所有人靈魂的作
品。

其實這畫,在米勒心中醞釀已經數十年。他出身貧苦
農家,自小,看見父母在田間工作,每當黃昏,父親
就脫下帽子,低頭禱告,而母親和祖母,也一起合掌
胸前祈禱。

他很想畫此畫出來,但米勒的構想,總是無法完成。
直到有一次,偶然在田野散步,看見一雙農家夫婦,
停下工作祈禱,他才忽然靈感迸發,把景像畫成速寫,
最後花了整整兩年時光,才把畫畫好了。



●為甚麼巴爾札克像不是裸體的?

一個世紀前的法國雕刻家羅丹,為了雕塑巴爾札克的
人像,一共雕塑了十七座黏土模型。全部是立像,而
且是裸體的。

羅丹(AugusteRodin)喜歡雕塑裸體的人像,不過,當
時的社會卻並不接受。有人批評他的作品是猥褻的。
他曾雕塑雨果的裸體像。把偉大的作家雨果裸體陳
列?崇拜雨果的巴黎人,極不接受。也許,就如同中
國人不會接受孫中山的裸體像一樣。當時主管國有藝
術品的部門,認為雨果像「過份赤裸」,所以拒絕將
這尊雕像陳列在萬神廟裡。

多方討論的結果,法國政府屈服。政府向羅丹訂購了
兩座雨果像----一座有衣服,放在萬神廟。而另一座,
略事掩飾,安置在盧森堡公園!

而後來世人所看見的宏偉巴爾札克像,何以又是披有
一件袍子的呢?的確,那像是有一件道袍包著的。不
過沒有手。手被雕塑家本人砍掉了。羅丹為了這像,
艱辛多年,考慮再三,終於決定,為巴爾札克披上袍
子!這是他偶然的靈感觸發,成就了一件古今稀有的
傑作。



●尼金斯基是不是神經病人?

尼金斯基是非常優秀的芭蕾舞蹈家。他十歲的時候,
母親因為家窮,帶他到著名的聖彼得堡帝國芭蕾舞學
校去。他是內向而畏怯的孩子,一點也不討人歡喜。
但主考官一看他的手腳身段,就認定他大有前途,馬
上錄取他了。

他在學校初期,十分懶惰。有一次,用彈弓射傷教師
的眼睛。因此他便失學了。後來,有機會重讀,便十
分勤奮。也因此,引起同學的妒忌。有一次,同學用
鐵枝打他的頭,受了重傷,在醫院裡昏迷了五天。

他是出色的舞蹈家。據說,他根本否定了地心吸力,
因為他下降時的速度,比上升時更緩慢。能以最輕盈
的舞步跳最難的舞步。

他的作品「尼金斯基日記」,在他死前出版。這可說
一本瘋人的日記本了。寫的時候,不許妻子觀看,收
藏得十分秘密。後來因為神經病加劇,進了療癢院,
被他的妻子發現了,看後十分感動,千方百計為他出
版。

他的憂鬱是有名的。他去看差利卓別靈拍喜劇。他在
場的時候,眼神的憂鬱,使得差利卓別靈這位也是生
性憂鬱的藝術家,根本沒有靈感拍這喜劇。只有叫人
取出攝影機內的膠卷,假裝拍攝!



●靈感有些甚麼特徵?

據朱光潛所說,靈感有三個特徵。一是突如其來,連
作者自己也不知道靈感已經來了。寫作時,好像不費
半點心血。意象湧一些心頭,只要奮筆疾書,作品自
然成功。最有名是哥德作「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
靈感來時,好像一道光在眼前閃過,於是一口氣,花
了兩個星期成。後來,他自己看,也覺得十分驚訝。
沒有費力,就成功了。

第二特徵是不由自主。你想它來

,偏不來。你不想它來,出其不意,靈感湧出。音樂
家白遼士譜曲,最後一句,始終沒有合心意的。兩年
後有一次,他不慎失足跌落水,上來時,發覺自己口
中啍著的,便是久思不得的佳句。

第三特徵,是突如其去。也就是所說的破壞靈感。本
來正在創作的作家,被人吵一吵,靈感極有可能忽然
消失!咬爛筆頭,便也再寫不出了。



●靈感有何意義?

這是時常在李察腦子中的問題:人類是否知道,自己
正在做甚麼?從創作的過程可見,許多偉大作品,重
大發明,不是在一個人神智清楚的時刻做的。而是在
一種恍恍惚惚的迷離境界中做的。

這是潛意識的作用。創作就是靠潛意識進行的。許多
時刻,苦思苦想得不到的佳句,一下子,好像仙人指
路那樣,靈光一閃,就寫出來了。就算是重寫,也肯
定寫不出。

靈感是神秘的。因為,在人的潛意識大海中的活動,
人類完全不能知道。所知的僅是皮毛而己。作家是「自
己」在創作嗎?王羲之寫字,要大醉才寫得出,醒來
再寫,絕不能寫回原來的水準。他的作品,可以說是
他自己的作品嗎?

從人類文化的進程的角度看,人的進步,是自己找回
來的嗎?是人的力量,還是某種未知的神秘作用?人
的行為,自己知道不知道?(明天問題:靈感有何意
義?)



●靈感有那幾種?

日本作家高橋浩指出,靈感一般可有六種:

一,預感:感到有甚麼事將要發生。

二,臆測:例如考試貼士,賽馬貼士等。

三,第六感:偵探,調查人員,常用第六感破案。

四,敏感:只有有蛛絲馬跡,立時警覺。

五,頓悟:例如阿基米德,忽然想到了比重的原理,
不穿衣服跑出街外大喊:「我知道啦!」

六,高度熟練:不用看,也能做的工序。

其中,第三、四、五項,和創意有關。最容易似乎是
第一項。隨便問問任何人,都可能有預感的經驗。最
難是第五項。所有的重要發明,幾乎都是頓悟得來的。
阿基米德誠然偉大,但是,普通一個中學生,解答數
學難題時,往往也是靠頓悟成功的!但是,頓悟是從
那裡來的呢?



●「頓悟」是從那裡來的?

阿基米德的「頓悟」,是從浴缸中來的。牛頓是被蘋
果打醒了的。王安是在校園路上,忽然想到磁心儲存
方法的。

頓悟是靈感的一種。而靈感,有人說是藏在大腦皮質
下潛意識活動。

無論如何,靈感和蘊釀有關。並非電腦人材,不會想
得到磁心儲存。這是創作者長期蘊釀的成果。這是一
定的。只是,資料丟進了潛意識之後,那裡面如何活
動,就沒有人知道了。李察猜想,有兩項條件是必須
的:

一是時間:沒有時間,就沒有蘊釀。難題解答,要有
時間,才能有頓悟。

二是壓力:最好是外壓力。例如,截稿期限,上級命
令,都是壓力。許多人,沒有外壓力是不會有靈感的。
其次才是內壓力。主動創造,十分難得!



●為甚麼右腦活躍時不要駕車?

愛迪生煮雞蛋,他本來想看著錶,不要把蛋煮老了。
但是,竟把錶當作蛋,放進鍋中。

在構思和創作時,用的是右腦。尤其是當腦中有重大
難題,心中需要不住盤算時,就算有人和他說話,或
者開著收音機,亦聽而不聞。做事也會做錯。

聽人說話和聽音樂,都是用左腦。但是,由於難題盤
據在心,右腦活躍非常,右腦的活動,變成為主導活
動。而左腦的操作,暫時就不靈了。這是聽而不聞的
原因。特別是忽然間靈感到,難題解決,思如泉湧時,
就會完全失去自制。

如果心中有心事或有重大難題待決,最好不要駕車。
有一位導演朋友在車中想劇本,紅燈,她知道停車。
不過,紅燈轉了綠,她卻不知道。後面的車大力響號
提她多次,仍聽不見


十一
●真能分辨左腦和右腦嗎?

真能分辨左腦或右腦的用途,就好像左手和右手那
樣?

一九六二年已經有研究結果了:神經心理的研究專家
RogerSperry切開了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發現並証實
了左腦和右腦的不同功能。

怎樣不用切開左右腦的分界,也知道其中的功能呢?
李察已經多次提及。例如,說話是左腦,而打球是右
腦。如果在打球時說話,(自己罵自己打得不好之類),
就會使左腦佔了主導,右腦退居後面,打球便不會好。
(請想想:如果打球時自己讚自己呢?會好嗎?)(提示
附後)

同理,創意是右腦的思維。作詩,作曲,作文,度橋,
設計,想法解決難題,都要用右腦。如果左腦又來了,
靈感會跑掉(例如作曲,一邊作一邊跟人談話,便會影
響創意。)

自覺分別應用左右腦,可使大腦機能更加有效。


十二
●靈感是如何產生的?

迄今為止,靈感的最大特色,就是「神秘」。創意是
右腦的思維,但是,如何在右腦中運作,卻是無人知
道。李白斗酒詩百篇,王羲之大醉揮毫,李後主寫「無
言獨上西樓」,他們在創作時,腦部如何運作,都是
不知道的。再來一次,也無可能。

人的左腦運作,許多時我們可以明確知道。例如,1569
乘2895等於4542255。其中的運算步驟,是很明白知
道的。但是,李後主如何組合得出「是離愁,別是一
般滋味在心頭」這句話來,卻是不知。

靈感的特色就是「不知道」。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靈感是不能搜索枯腸硬挖出來的。資料在腦中如何自
由組合,是人不能自知的。靈機一觸,就組成了。那
麼,有沒有辦法,加強右腦的活躍程度,使靈感快些
來?可能有的,你知道嗎?


十三
●為甚麼要「發憤」?

有些人寫錯這「憤」字,錯為奮鬥的奮字,是不明白
發憤的用意了。

應該是「憤」,是心字旁,憤怒的「憤」。為甚麼是這
一個憤呢?竟用得著憤怒之心嗎?

日本作家豐澤豐雄提到,創意發明的一種原動力就是
情感。情緒高脹,才能激發創意。

發明麴菌發酵法的高峰讓吉,不斷遭受同業干擾,他
們害怕他的新產品佔據了市場,支使惡徒焚燒他的工
廠,還造謠說他是因為害怕失敗,自己放火的。

結果,高峰讓吉極度憤慨,更加加倍努力研究,終於
發明了麴菌發酵的方法。如果不是受到這種刺激,恐
怕他的發明也沒有這樣快了。

靈感的發生,和人的情緒有關。喜,怒,哀,樂,愛,
都是心的動力。發憤,才能在內心的最深處,產生力
量。


十四
●松下幸之助怎樣發明車燈?

這個世界上,充滿了發明家。但是真正成功者卻是非
常少。日本作家豐澤豐雄查過,近年在美國專利局登
記的發明品,有五百萬件以上。而日本的,只有六十
萬件。不過,這些發明品,能真正成功在市場推出的,
是極少數。松下發明的車燈,表面是十分簡單的設計。
他的燈,特色是比其他單車燈耐用。電池可點數十小
時,而其他產品,只能用一小時左右。當時還有很多
人點蠟燭騎車的。這樣的產品,本該是很多人爭相購
買的,但是意料之外,竟沒有電器商肯推銷。認為他
的電池太特別,補充匹配不易,怕顧客不接受,不肯
入貨。松下幸之助親自到單車店推銷,當場試用。後
來,他的單車燈果然暢銷了。他的成功關鍵,與愛迪
生發明電燈相似:自己發明,自己製造,更要親力親
為,自己推銷。靈感創意,只是開始。更重要是企業
精神的助力。


十五
●夢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根據佛洛依德的解釋,人在造夢的時候,有兩種最重
要的製作過程。第一,夢會表達心中的最深層意願。
人的這種意願,自己也未必能夠真正了解。只有在夢
中,才能表達出來。所以,他認為,夢就是願望的達
成。

不過,即使是在夢中,人仍受某種心理步驟的控制,
夢會經受一種檢查程序。這就是夢的第二種製作程
序。人在夢中,也不容易隨便直接流露出自己的真正
願望。這檢查的一關,會使夢扭曲,變形,把本來的
願望變得十分隱晦。許多夢之所以怪誕不經,就是扭
曲變形的後果。經過訓練的心理學家,能夠解釋這些
怪夢,說出一個人內心的真正願望。

一個少女,夢見自己的摯愛的姪兒,死在棺木之中。
但是,實則上,她其實是渴望在喪禮中他的前度男友
能夠出現。喪禮的悲哀氣氛,只是一種不自覺地掩飾
內心的檢查變形而已。


十六
●夢算不算是靈感的一種?

有人堅持說,夢是靈感的重要來源。德國化學家
FriedrichA.Kekule因為無法解決「苯」的分子結構,
而苦苦思想了久。他有一次發夢,看見苯的原子一個
個地站在他跟前,像蛇似地繞圈子。蛇頭咬著蛇尾,
不住地打轉。,他猛地醒來,悟出了「苯」的環狀結
構。

類似的記述,時常都可以見到。

佛洛依德認為,夢的來源,是在作夢之前一天的經驗。
這和中國人所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相似。不過,
夢的經驗,有時來自遠久之前。佛洛依德

認為,遠期經驗會和近期的經驗相結合,拼成一個夢
的。一天之前的經驗,只是夢境的觸發。

有興趣觀察觀察自己的夢嗎?不妨在枕畔放些紙筆,
隨時記夢!記下了詳盡的夢,就能分析了。


十七
●劍道是怎樣用腦的?

據鈴木大拙指出,劍道是用靈感的。有一個日本故事,
說一個師傅為了考驗劍道的武士,就命人在門後埋
伏,叫武士進來。第一個武士,被埋伏者狠狠打了一
棒。第二個武功比較高,進來的時候,勉強能夠招架,
但也是狼狽得很。第三個,在進門之前便停住了。他
對門內的人發出警告:不要愚蠢地企圖伏擊一個進門
的武士。

他是怎樣知道裡面有埋伏的?鈴木大拙說,這就是靈
感。是一種奇怪的第六感。

這種第六感,未必能夠証明。但有人是有這一種第六
感的。劍道高手,就如同一個文學或商業的高手一樣。
他的出招,不是靠技巧,而是從內在的一種根本感覺
出發。如果有一個劍士,口中唸唸有詞,現在是甚麼
招甚麼式了,該如何轉身,如何攻敵,他就是不用靈
感的劍士。他不過是在用左腦的言詞去指揮自己的動
作而己。


十八
●舒曼的腦袋有何毛病?

舒曼是因為神經病而死的。天才與白癡之間,相隔一
線,相信這就是例子。

也許,亦是因為他的神經病,為他帶來一段極美滿的
婚姻。他追求一位少女鋼琴好手,但女方的父親極力
反對。其中一條反對理由,就是他的家族中有人是神
經病的,他的一個親姐妹死於精神病。這種極力反對,
更加造成兩人的熱戀。其後兩人終於排除一切困難結
合了。婚後,兩人自覺生活極幸福,舒曼的靈感更加
倍迸發,創作了極多的作品。他們有八個孩子。

他是三十歲才結婚的。其實他在二十三歲就已經發病
了。常昏眩甚至不醒人事,亦曾企圖跳樓自殺。很明
顯,愛情的魔力,使這位小姐沒有考慮他的精神問題。
而父親的理智反對,只是促使兩人的熱情加倍高脹而
己。

舒曼死後,他的妻子旅行歐洲各國,演奏舒曼的作品。


十九
●怎樣利用屁股聽音樂?

鋼琴家StevenHalpern提到,音樂可以使人鬆弛,冥
想。不同種類的音樂,可到達身體的不同部份。使身
體的不同部位產生共振。較高的頻率,能使頭腦和心
靈感受。而較低的頻率,能使人的喉、胸、腹,產生
震動。

李察自己聽音樂的經驗也是這樣。似乎,音樂有兩種。
一種使人心靈產生震動。而另一種,使人的肉體產生
反應。心靈震動之時,人的內心,好像有一股暖流,
最厲害的時候,甚至可以使人情不自禁,熱淚滾流。
倘音樂不是進入內心,而是進到肉體時,不自覺地,
人的腰肢就會產生震動了。最終,音樂會來到人的腳
板底!你會有一種感覺,覺得腳想動,想跟著拍子敲
打。似乎有一種動力推動自己,必須大力踏拍,才能
舒服。

這就是重低音的搖滾效果。你的腰肢動,屁股搖,你
樂在其中了。


二十
●杜斯妥也夫斯基為何喜歡賭博?

杜斯妥也夫斯基著有「賭徒」一書,照理他對賭博的
性質,應該已經十分清楚。何以仍陷身其中,不能自
拔?可能是和他的極度窮困有關。他以賣稿為生,許
多年的光陰,都被出版商以極廉價格買去了。他長期
都是在貧困陰影之下活著的。

但是,貧窮也只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也許是他
的腦。他患有癲癇病,病起的時刻,極度痛苦。他所
遭受的苦楚,除了周前李察所報導過的受假死刑之
外,就是這個病了。十幾秒的感覺,有死生輪迴的極
端感受。生命的全部意義,有時,似乎也只是為了這
十幾秒。

他愛賭的原因可能在於他的右腦。他是全不能控制自
己的。他的理智,早已經被右腦的衝動所代替了。他
相信自己賭博的靈感,可惜靈感卻時常在賭桌上離棄
他!


二十一
●創作需要資料嗎?

創作當然需要資料。不過資料不能代替創作。有資料
而沒有創意,被資料縛住,就沒有創作了。

日本一家大型的味精出品廠,想提高銷路,就做了一
個大型的調查。甚麼人購買味精最多呢?答案是家庭
主婦。之後,又做了另一個調查,對這些家庭主婦來
說,甚麼言語最上心呢?調查的結果是兩個字,一個
是「喂」,另一個是「媽媽」。在人多的場合,如果有
一把童稚的嗓子叫「媽媽」,百分之九十八的中年女
性,都會馬上轉過頭來。就根據這種調查資料,於是
著手創作了。電視螢光幕上出現一個在原野上奔跑的
孩子,一邊跑,一邊大叫「媽媽」。旁白說明,這個
孩子,想要這味精廠的產品。這小小的廣告,把味精
廠的產品,推上了銷售的高峰。

創作需要靈感。不過,靈感也是需要根據的。


二十二
●為甚麼要學習用右腦?

人們常常以為自己是在「用」腦。事實上,只是「用」
左腦。左腦專門管理各種邏輯,秩序,數目字。要用
腦了,許多人便會「想」:『呀,這件事有多少「可能
性」呢?』一怎麼樣,二怎麼樣,三又怎麼樣。用邏
輯的方法,盡量羅列。

但羅列未必有效。右腦的層次極豐富,遠非邏輯所能
及。貝多芬作曲,忽然想到了一段極優美的旋律。或
亞基米德構思,一種非常清晰的靈感突然出現。都是
怎樣「想」出來的?貝多芬作命運交響曲,開頭第一
句:『EEEC--』如果用邏輯,可能性怎樣才能排列得
到?

右腦就是人的創意來源。如果明白左腦和右腦的不
同,有更多的右腦自覺,創意就豐富了。不少西方的
管理學家,科學家,都強調右腦的功能。這是時代的
思想方式。


二十三
●超感智慧,是否存在?

這是很多人爭論的題目。有還是沒有呢?有人堅持認
為有,以為心的速度,比光速更快。心靈感應,是絕
對可能的事。當然也有不相信的人。

心的能力,能否發放出去?你能否遙距發放心力,使
得遠方的人收到?這並不容易証明。

從另一個角度看,「心」是否能夠「接收」某些超感
訊息?「心」有沒有這種力量?

許多人訴說收過。有的訊息,從遙遠的外國傳來。亦
有的訊息,從己死的親友處傳來。這包括夢境,或某
種突然而來的感覺。到底這些訊息是真是假,還只是
巧合,偶然,或自己胡思亂想?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的「心」,有沒有這種接收能力?你相
信你自己的心,是「可以」接收這種能力的嗎?


二十四
●左腦和右腦有甚麼分別?

左右腦之分,不算是最新的科學常識了。自從一九六
二年,諾貝爾得獎人RogerSperry第一次成功將人的
腦切割為兩邊,並証實了兩邊腦的不同功能,在各行
業,已經有不少應用。在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
體育,音樂,美術等等許多方面,己經有不少著作論
述。因為,主動自覺應用左右腦的不同功能,就能使
大腦運用得更好。這是非常實用的科學,並沒有甚麼
神秘。

左腦:語言,邏輯,符號,分析,數字,理智,次序。
(非常簡單地說,具有資料編排的能力。)

右腦:直接感受,靈感,具體,綜合,空間感覺,情
感,無次序。(非常簡單地說,具有創造發明的能力。)

這不是隨意寫出來的,所有特性,都有實驗証明。所
謂一心二用,就有些相似。據李察估計,中國人在右
腦運用方面,可能比拼音民族更好。從長遠看,中國
文化極可能成為世界主流。


二十五
●天才是怎樣出現的?

歷史學家湯恩比指出,天才的出現,總是幾個一起的。
牛頓和萊布尼茲,「爭著」發明微積分。而進化論出
現時,同期也有另外的學者正在研究相同的題目。天
才有多少?湯恩比認為,一個時間裡出現的天才,最
多只能是一位數。不會忽然同時出現十幾個天才。

人類的智慧,總是由天才開始的。天才忽然有了覺悟,
以後才是大眾逐漸接受。愛恩斯坦發現相對論,沒有
事前徵詢調查過群眾的意見。他的學說出現之後,人
們才競相學習。要有天才人物的創見,又要有願意接
受的群眾,才能形成社會推進的力量。

天才在獲得靈感之前,通常有一段退隱的時間。他們
會離開群眾,獨自苦鬥。好比耶穌登山,又好比摩西
受誡,他們的創見,是孤獨的修為。到他們復出,就
會大力傳播新信念。


二十六
●小本錢怎樣打開國際市場?

可口可樂公司,也曾經是個小本錢的生意。大本錢打
開國際市場,本來也並不容易。何妨是小本錢?

可口可樂,是隨美軍而進入國際市場的。問題是,美
軍從那裡得到可樂供應?汽水怎樣打得進軍需品的市
場?

這是可口可樂第二任總經理的構想。正當他在苦思,
怎樣把市場擴充到國際去時,有一位軍人朋友到訪,
說起在南洋叢林的嚴熱苦況,他就想到這靈感了。

問題是,如何說得服國防部的官員們,使他們同意,
把可樂作為軍用品的一部份?這位總經理,親自走訪
國防部,但是,國防部正在出生入死,怎麼會有興趣?

結果,他用自外而內的方法。開記者招待會,宣傳強
調叢林戰爭的炎熱苦況,目標針對兵士的家屬。結果,
引起了社會注意。不久,汽水成為軍用品的一部分了。
(參考:魏銘著,企業家的第六感)


二十七
●死亡壓力,會增加靈感嗎?

右腦的綜合能力,在受壓力之時,會特別旺盛。作文
考試的學生,很少在鐘響前交不出卷。在家裡夜課作
文,卻時常拖到最後,用的時間,比在試場裡還要長。

壓力時常來自外面。截稿時間,或所謂DEADLINE,
都是外在的壓力。而壓力也可從人的內心來。一個人
心中有意念,要想竭力表達,就可以衝破腦的惰性。

歷史上有兩個天才,都是受到死亡壓力,生產出前所
未有的傑作。一個是音樂天才莫扎特。他自知必死,
死前作的「安魂曲」,一氣呵成,前無古人。而另一
位是數學天才伽洛斯。他與人相約決鬥,自問必死。
於是在死前的一晚,拼死把研究心得寫出來。他的稿
紙中,滿佈草潦的文字。在一旁,還有有偶然寫下的
感受:「我沒有時間,沒有時間了.....」他需
要時間完成他的數學題!


二十八
●鬧鐘有甚麼害處?

一個人,早上在床上未起的時刻,非常重要。幾乎是
一天最重要的時間。這時,智慧最高,最清醒,頭腦
最靈。一夜睡眠入夢,精神完全放鬆,清晨如果能夠
自然醒來,讓理智漸漸回復,會有幾分鐘腦力高潮。

這段時間,最好是用來盤算一天要做的事。未起床,
在床上把一天的工作默想一遍,每一件事,都比較容
易找得著重點。常常會有靈感在此時出現。

不要忙著洗臉,吃食。到你梳洗完畢,智慧水平便又
低了。睡夢時的開放心靈,將會退避,靈感會在日常
的紛繁事務中隱去。

都市中人,多半在鬧鐘中醒來。這是睡眠不足的一種
現象。鬧鐘把本來的頭腦節奏打亂了。

日中很多事,並非必須要做。不妨決心,多睡一覺,
取消鬧鐘!讓自己做時間的主人。


二十九
●大腸怎樣使大腦便秘?

太飽和太餓,都會影響腦。在太飽的時候,不會有心
情用腦。血液都到胃腸去了,只想休息,睡覺,還那
裡有心情用腦?因為,用腦要消耗能量,太飽時,能
量都用到消化器官了,腦就不會活動。而人在飢餓的
時候,腦部會不斷發出指示,要人去找吃食,此時,
亦是無心思考。

便秘影響更大。想放鬆而不能,使人處在緊張狀態之
中。本來,在廁所中能夠輕鬆的時候,是頭腦最活躍
的時候。所謂「馬上,枕上,廁上」,是靈感三大來
源。如果便秘,就甚麼靈感都消失了。大腸便秘,大
腦同樣便秘。

日本營養學家齊藤英治指出,便秘的時候,腸內會產
生大量包括硫化氫,Indole等毒素。這些毒素,會隨
著血液上升到頭腦中,侵害頭腦。使血液循環不良,
精神不能集中!要想頭精腦明,就要想法去除便秘。


三十
●大腦是否一個製毒工場?

人的腦,除了產生思想外,亦可以產生化學藥品,包
括毒品。科學家發現,嗎啡可以用來作為醫治肚瀉的
葯品。因為嗎啡有一種作用,能夠紓解小腸的收縮作
用,使腸的動作變得緩慢。這可能就使科學家產生了
靈感。

HansKosterlitz叫學生每天早晨去市場搜購豬腦作實
驗。他發覺,豬的腦,注射到組織中去時,一樣能夠
產生嗎啡的鎮靜作用!是豬腦裡含有嗎啡的成份嗎?

經過兩年研究,他終於能夠提鍊出一種叫做
Enkephalins的物質,並且証實了,人的腦組織之中,
真的能夠分泌出一些化學物質出來,使人產生快樂的
感覺,和普通毒品的作用非常相似。

人為甚麼能夠「覺得」快樂?是因為腦裡的細胞,產
生了這種物質。你猜,這種自己生產出來的物質,會
令自己上癮嗎?

這一個發現,有十分重要的教訓呢。


三十一
●馬賽曲作者的靈感從那裡來?

馬賽曲的作者是ClaudeJosephRougetdeLisle,他在寫作
馬賽曲時,據說靈感是從一瓶葡萄酒來。不過,不是
普通的葡萄酒。是市長送的葡萄酒。而且是全市最後
的一瓶。

這就是靈感的來源。

當時是法國大革命的困難時期。市長需要特別的歌
曲,以激勵士兵。就以這最後的一瓶酒,作為酬謝,
請這位作曲家寫作。如果不是這位市長,可能世界上
沒有這首曲了<<<<-----請用克體,謝謝。

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無比力量。中國心理學者陶同指
出,這是所謂的「背水一戰」。當人處在無後退之所
時,往往能激起無限的勇氣。這位作曲家,當下就達
到了興奮的頂點,連夜便趕起這首名曲。這曲子,後
來被柴可夫斯基在寫一八一二序曲時引用了,更是名
揚天下。


三十二
●榮格怎樣保持開放?

榮格(CarlJung)幾乎是當代最重要的心理學家。他的研
究態度,極度開放。

佛洛依德十分看重他。有一次曾和他長談十三小時,
稱他為過繼長子,繼承人。佛洛依德又極力推薦他出
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

佛洛依德的權威,其實也是他的朿縛。幸而他終於擺
脫,發現了佛洛依德錯誤的一面。

他大量研究傳統學者以為是異端的東方哲學,易經,
八卦,佛學,甚至鍊金術,特異功能,心靈感應等。
還親到非洲印度等地研究。但他卻放棄了佛洛依德的
催眠術,認為那是不可靠的。

他認為佛洛依德太著重「性壓抑」的影響。他發現了
「集體潛意識」,因而能夠從一個更加寬闊的角度了
解人的心!


三十三
●死人的知識,能否多過活人?

瑞士心理學家CarlJung的研究態度,非常開放。自傳
中大量提及「心靈感應」的事。親友在遠距離之外死
亡,他有預感。他的兒子,意外失足落水,他亦在同
一時間夢到。有一次,他夢見死去多年的父親,滿臉
困惑,有一個關於婚姻的問題,要問他。Jung是研究
婚姻問題甚有心得的學者,正想長篇大論回答時,夢
醒來了。

這夢使他想到:死去的人,為甚麼仍有問題?

歷來各種宗教,各種信仰,都以為靈魂世界的人,是
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Jung的觀點非常新鮮。死人
的知識,如果不比活人多,這無聊話題,有何重要之
處?

其實,這啟發有重要意義:知識是在「生命」的範圍
裡發展出來的!而不是在另外的世界中產生出來的。
這一點,對於企圖了解「集體潛意識」的人來說,是
極重要的啟示啦。


三十四
●為甚麼要迫害伽利略?

伽利略最初只是從一種玩具得到靈感。這種玩具,是
兩塊老花鏡片,能使遠方的東西,看起來近些。他潛
心研究,造成了三十二倍的望遠鏡,第一次看到月球
的表面並不平滑,原來也有山脈。

就是這望遠鏡,使他擴展了視野,也增加了仇敵。他
的仇敵之中,有著名的大主教,亦有學問豐富的大學
者。這一批人,生活如何,思想怎樣?有甚麼學問?
今日,已經極難考究。只能知道,他們都是有修養的
文化人。他們忠心耿耿,極力維護一種古老的信仰系
統。並且造了很多刑具,監獄,去保護傳統。文化之
士,何以不惜使用暴力?

伽利略第一次關進宗教裁判所時,已經七十歲。也許,
最難堪是他收到女兒的信的那一刻。他的女兒,寫了
好多滿紙淚痕的長信,勸他保重。


三十五
●思想是有開端的嗎?

J.Krishnamurti提到,觀察自己的思想,是一件有趣的
事。有些思想,是自己知道的。如果你的記憶力好,
久遠的事情,都能記得。但是,思想不是完全可知的。
潛意識不知道從那裡來,靈感出現時,亦不知道靈思
所來何自。

就算不理會潛意識,只注意觀察自己清醒思想的一
面,亦很難知道,自己的思想從那裡來。例如,「思
想」這一個詞,是甚麼時候進入自己的腦中?是小學
三年級老師教的嗎?就算你能記得,但關於「思想」
的許許多附屬印象和想法,甚至理論,亦難弄清是來
自何方。

思想的開端,是在那裡?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沿著此路,也許,能領悟若干
道理。李察給你一個提示:思想的開端,可能並不在
個人的腦子裡面。那麼,在那裡呢?


三十六
●演講是怎樣用腦的?

讀者StephenLi來信問,演講時因為要有講稿,所以
左腦的排列工夫十分重要。但怎樣發揮右腦的作用
呢?

李察以為,演講和寫作極相似。都是以右腦為主,左
腦為輔。看一個人演講,就可能知道他是甚麼類型的
用腦者。左腦偏強者,一定是大綱和眉目都非常清楚。
有時甚至喜歡照講稿唸。而右腦強的人,雖然也會參
考講稿,但卻會隨時發揮。可以說,他演講的時刻,
就是創作的時刻。右腦不斷綜合,把潛意識中浮現的
資料,即場整理,即時向聽眾報告。想到甚麼,就說
甚麼。

如可才能達到這種揮灑自如的境界?此亦是靈感原
理。一是要有真料,二是要鬆弛。不能鬆弛,胸中真
料就會鬱結。有些大作家,文筆好而口才不好,就是
因為在聽眾之前太緊張。


三十七
●駕駛的時候,怎樣用腦?

莫扎特說過,他在駕車的時候,靈感特別豐富,會不
自覺的啍出音樂來。而網球教練TimGalley要求學生
一邊打球一邊啍音樂,以防另一邊腦的干擾作用。

就算不理會左腦或右腦的問題,也可能知道,一部份
的腦在啍音樂,另一部份的腦就可能更加集中,能夠
發揮本來的感覺能力在打球,或者駕駛等活動之中。

駕駛汽車和腳踏車相似,都是要用另外的感覺能力。
當你企圖用理智去控制手和腳的運動能力時,理智愈
強,手腳便愈不聽使喚。手腳本來就不是用理智去指
揮的。學車者身旁師傅的監察指示,亦能造成緊張。
可用說話重覆教車師傅的指示,安撫他的緊張情緒,
使他知道,他的指示你已經收到,就能使兩人都鬆弛
了。

熟習有助鬆弛,多花時間,不急於求成,有長遠之益。


三十八
●時間是你自己用去的嗎?

你是否一生都「為他人作嫁衣裳?」

時間是你自己創造的,也是你自己用去的。但許多時
候,不是你自己用去的。是你所作的嫁衣裳用去的。

所謂「時間管理」,有一個重要而絕不可以忽略的大
前提:你所管理的,最好是自己所創造的時間。前提
對(此處請用克體了,理智的管理才有意義。

盛田昭夫用了一年時間去製造電唱機。這一年中,無
心學業。從學校的角度,他是個壞學生。但從生命的
角度,他用的時間,並沒有白費。

時間管理,並不困難。所謂管理,就是安排。每天花
一點時間安排時間,分清真正的輕重緩急,按步就班,
一點點的去做,總會成功。如果全不管理,只靠靈感,
這靈感也是空虛的。靈感忽悟,就要用理智去爬梳。(此
處請用克體

這才是真正的左右腦並用。


三十九
●誰第一個賞識「高庚先生」?

「你好,高庚先生」是高庚最窮的時候畫的。而第一
個欣賞此畫的人,自然不是富豪哈默。哈默在日內瓦
以一種並不太高的價錢在拍賣中搶到此畫,津津樂道
說了許久。然而,此畫的第一個鑑賞者是高庚的房東。

高庚當時窮極,窮得連交房租的錢也沒有。就向房東
商量,可否用一幅畫抵押。房東勉強答應了。一幅畫,
竟能抵得一個月的租錢?此是房東的第一次慧眼。後
來,高庚籌到了一點錢,就想向房東把畫贖回。豈料,
房東太太卻拒絕了。此是房東太太的第二次慧眼。如
果認為此畫不值一錢,豈有拒絕之理?

高庚無可奈何,只好另畫一幅。這另一幅,自然不及
第一次靈感那樣精采了。被搶購的,也是第一幅,而
不是第二幅。

這一位房東,可算是高庚的知音人。


四十
●超現實是從那裡來的?

二十世紀是最現實的世紀。因此,就有了最不現實的
超現實主義。甚麼是「現實」?就是用迫近的,眼前
的邏輯看待世界。

但奇怪是人類的整體心理,是另外發展的。並不以個
人的思想為根據。大思想網絡中,有現實的潮流,就
有(此處請用克體反現實的潮流。這是一種不自覺的思
想方式顯現。

如果訪問畢加索、喬哀斯,貝克特,還有史特拉文夫
斯基:為甚麼你要用這種「無厘頭」手法表達世界?
他們都未必說得出來。這一種反現實的思想潮流,他
們只是用一種非常敏感的心靈感覺到了,因此有所表
達而已。

大約這是人類思想發展的通則:父母愈嚴格,子女愈
反叛。科學愈現實,藝術就愈要超現實。

這種思想網絡兩極化的現象,用易經或辨証法,都是
同樣解得通的。


四十一
●怎樣迎接機會?

許多人埋怨機會不來。更多人埋怨自己欠缺資金。以
為一旦有錢,就可大展拳腳。按李察觀察,機會只會
給(此處請用克體那些已經準備好了的人。如果你還沒
有準備好,機會只能是白來。

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第一次上台指揮是個意外的機
會。當時他只是一個十九歲的大提琴手。適逢樂團指
揮嘔氣,臨場不幹,樂團群龍無首。樂師們知道他有
才華,就把指揮棒硬塞到他的手上,推他即場指揮。

當機會來到,他怎麼辦?他的第一個小動作,是把譜
架上的總譜合上。他要憑記憶,馬上開始指揮這齣兩
小時的長篇歌劇「阿依達」!演出完畢,台下大哄動,
台上的樂手,更加哄動。他們從不知道,自己的演出,
原來可以如此完美!

當機會來時,你能否用百份百的完美,迎接機會?(此
處請用克體


四十二
● 人性和時間有何衝突?

StevenCovey把時間分為四種:緊急而重要,緊急而
不重要,不緊急而重要,不緊急而不重要。但是,「人
性」往往是不喜歡依計行事的。董事長要開重要會議,
卻可能去了和情婦鬼混。科學家本來要上班,卻可能
因為突如其來的靈感,躲在實驗室裡猛做,寧願被撤
職。其實分類只有三種:一,性命攸關的突變。例如
火災,交通意外之類。決定因素在於嚴峻的外在環境。
二,平衡了左右腦之後的重大抉擇事項。上班,還是
做完實驗才算?甚麼事情重要,甚麼事情不重要,腦
袋平衡,可自行抉擇。三,次要事項。仍要用平衡心
態看清楚:次要之事,如果不處理,可能造成性命攸
關的突變。(例如,睡覺是次要的嗎?)表面看,只是
需要分清主次而已。但實質上,卻是要主動應用不同
的腦部功能。


四十三
●直覺能否偷懶?

問題的關鍵是:直覺是否需要資料的?當一個人運用
直覺能力之時,要不要事前做些準備功夫?

如果直覺不用任何資料,則懶人豈非比勤力的人,更
佔有利地位?當需要決策之時,不需準備,只需直覺
一想,靈感一到,馬上解決?

例如,詩人寫詩,要資料嗎?用直覺寫詩的詩人,總
不能用他所不懂的外語寫詩的。不懂俄文,怎用俄文
寫詩?文字只是資料之一,還需要其他圖像、意念、
感情等資料呢?

當人的右腦,需要進行綜合之時,需要材料。而這些
材料,就是平日的累積了。長期累積,到蘊釀成熟爆
發出來,就是直覺運用。

右腦的綜合不同左腦的拼砌,綜合是在不知不覺間進
行的,因此招來誤會,以為靈感容易。其實,直覺是
萬倍艱辛,長期勞動,不能偷懶的。偷懶的只是無法
應用直覺的人。


四十四
●迅速決策,關鍵何在?

關鍵在於,是不是正確的決策。龜兔賽跑勝負不在速
度,而在於方向。決策方向對,慢可變快。

而正確的決策,重點是左右腦的適當平衡。

左腦用的工具是數目字。左腦的能力,是理智的編排。
優先次序,非常清楚。但左腦的優點,同時亦是左腦
的缺點。因為,能夠羅列編排的資料,通常都是可見
的表面資料。但世事之難,是有許多因素,都是混亂
學的範圍,等閒看不見。如果真的是一切資料都可見,
世事就非常簡單了。

而右腦的作用,正是這裡。所謂「蘊釀」,可能是腦
中的某種特殊運作方式。大腦常常在潛意識中自動蘊
釀,把非常複雜的資料,在腦中組合融會。

這一種組合,在創作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所謂「靈
感到」,就是組合成功。在行政人來說,就是決策定
形,找到了方向。


四十五
●倒翻了尿盂怎辦?

如果貝多芬不慎打翻了尿盂,他會去收拾嗎?

貝多芬的家庭,和他的頭髮一樣,凌亂一片。鋼琴頭
堆滿雜物,譜紙和書籍,一地都是。咖啡罐子放在枕
頭底下,而最特別是鋼琴凳下的一個痰盂。李察相信,
那不是痰盂,而是尿盂。歐洲天氣寒冷,冬天夜晚,
當貝多芬創作到深夜最緊張之時,尿急起來,會不會
花時間去屋子外面的廁所?可能不會。所以,他的尿
盂中,常常都是滿滿一盂尿了。又如果他創作高潮來
到,靈感充滿,極度興奮,手舞足蹈一下子踢翻了尿
盂,你猜他會寧願讓辛苦得來的音符白白溜走呢,還
是去拿抹布把地板弄乾淨再說?

以上是毫不重要的小事,亦不必當真。但卻可能說明
一個人頭腦中的內在秩序,和身外世界的外在秩序是
不同的。貝多芬的音樂,精確宏偉,絕不凌亂。但他
的生活卻和他頭上的亂草一樣。


四十六
●大小仲馬,有何不同?

小仲馬是大仲馬的私生子。二人性格全然不同。

大仲馬鬆而小仲馬緊。大仲馬一生著作極多,靈感好
像倒水。小說有一千二百餘種之多。一生醇酒美人,
夜夜笙歌,到處沾花野草,到處留情。賺的錢如流水
來,亦如波浪去。

小仲馬著作甚少。最知名的傑作是《茶花女》,歌頌
純情。小仲馬因為乃父的風流而來到世間,受盡私生
之苦,性格完全相反。

兩個人,父親是沒心肝,兒子是有心肝。正因為是沒
心肝,所以下筆不能自休。亂寫亂作,都成為暢銷書。
但有心肝的人,絕不會讓靈感隨便浪費,寫出來上上
精華傑作。

父子二人,一個是有一個是無。小仲馬的啟發,能引
領你一生。而大仲馬不過是娛樂而已。


四十七
●靈性精華,從何吸收?

有人喜歡收藏古代名人的手跡。貝多芬的手稿,你如
能撫摸百遍,能否從當中吸取天才的英華?

李察相信,靈性另有傳遞方式。貝多芬的精華,你完
全可能吸收。條件是要有明白的詮釋者。好的演奏家,
能夠把當時的靈感波動,一絲不差地直播出來,入你
腦海。(所以挑選唱片的能力非常重要。)

「靈感波動」是非常勉強的描述。是在苦苦無法表達
的情況下,勉強使用的名詞。事實上,那可能不是波
動,而是共鳴,是一種感應。李察相信,不但音樂,
就算是文學,繪畫,亦一樣有這種感應存在。不過,
以李察的個人經驗,音樂中的感應特別逼真。

這是叫做「神交」。古往今來的大天才,和你親自面
談,安慰歌聲與無形啟示直入心底,幸福非常。在世
名人你求見絕不容易。但真正的偉大天才,你完全可
憑一種特殊的感覺去和他們溝通。


四十八
●史火沙是誰?

喜歡藝術的朋友,也許記得:在達芬奇的作品中,有
一幅史火沙(LudovicoSforza)的造型像。

或者這史火沙像不及「最後晚餐」或「蒙娜麗沙的微
笑」那樣引人入勝,但卻另有意思。

史火沙是米蘭的一個貴族。畫中的他衣飾華貴,溫和
有氣度。只要你看一眼,可能就會在潛意識中很久都
記得他。這是達芬奇魔力之所在。

十五六世紀之時,興起了一種名叫「文藝復興」的風
氣。那時出現了無數天才,天才們好像在同一時間獲
得一千多年前的秘密靈感:無數藝術鉅構忽然誕生。
更奇怪是忽然出現許多熱愛藝術和科學的富裕貴族,
肯無條件贊助當時的前鋒人物,使他們在物質上有後
援力量。史火沙就是達芬奇的主要贊助者。

值得研究是:為甚麼會在此時此地湧出如此風氣!


四十九
●何謂「唔聚財」?

這是傳統的民間智慧,無法証實,但卻非常明顯,是
可以感覺得到的真實。

「唔聚財」,或「周身唔聚財」,是廣東俗語。不知北
方話應如何翻譯。意思是說,在某些環境之中,你有
混身不舒泰的感覺。也許是和低氣壓有關。風暴欲來
的前夕,氣壓特別低,你覺得連皮膚也好像要脹起來。
坐臥不寧,好像想去廁所,但膀肛中全無尿意。又好
像想找人打架,但從沒有人得罪於你。有些人會找籍
口寄情酒色,減輕這種難受的危機感。

這種感覺,可能和氣候有關,但亦可能只是心中的某
種第六靈感,說之不出,但揮之不去。這種感覺出現
時,是非常難受的。可能是一種災難的前奏,亦好像
是非常嚴重的預兆,正在向閣下示警。要看閣下是否
能夠靜心感受了。有一次李察遭遇交通意外,汽車幾
乎滾落懸崖,事前就有此感覺。


五十
●畢加索因何成功?

第一,因為他和上帝有一張契約。他的七歲妹妹患白
喉垂死,他震驚莫明。暗自禱告,願意拿自己的天才
和上帝交換,不要上帝拿走妹妹。後來,他的妹妹果
然死了。他一方面傷心,另一方面也暗自慶幸,自己
的天才並沒有失去。從此,他就更自覺珍惜自己的天
才,做事全無顧忌,一往無前,同時痛恨上帝。

第二,這是時代的影子:那時科技理智初開,人們開
始懷疑上帝。懷疑帶來自信。畢加索的名言:「人有
了自由,即使窮困或孤獨,也比並不自由的富人更有
創作靈感。」何謂「自由」?畢加索創作從不理會「理
智」的羈絆。自由就是開放理智以外的多種思維渠道。

第三:一般人很少自認天才,但畢加索小小年紀已經
拿天才來和上帝講價。天才可能就是自認得來的。不
敢認是自帶枷鎖。敢認才有開創的可能。


五十一
●思想網絡和電腦網絡相同嗎?

電腦網絡是人為訊息。所有的資料和數據,都是一清
二楚,可以知道的,甚至可能追蹤。

但思想網絡不同。例如猶太人的割禮,中國人的筷子,
都是不同思想網絡的一部份。思想網絡是有形和無形
文化活動的總和。也許是一種風俗,也許是一種語言,
更也許只是一種無形習慣。

個人的思想,是從思想網絡中來,也是到思想網絡中
去的。個人的思想,有獨創成份。但這種獨創,有思
想網絡的根源。獨創的成果,如果幸運,如果不是被
有意或無意的毀滅,最後仍將歸於思想網絡之中去。
其他的人,可能享受利用。

思想網絡還有神秘的性質。因為,其中有太多未能明
白的區域。例如靈感或心靈感應等,目前都只能存疑
而不能否定。


五十二
●用嘴巴能夠思考嗎?

有的人喜歡憑空思考。躺在青草地上,意想隨心。但
亦有人喜歡用手思考。用筆把點滴思潮記下。手是符
號,又是圖畫。描描繪繪,把心事化為平面。

而錄音形式的輸入法,是未來人的另一種重要思想方
式。李察的經驗,用手寫文章,能夠不斷產生靈感。
但事實上,心比筆快。想在前,寫在後。但有時演講,
也會說出一些以前從未想過的道理。這未必是聲音的
功效,或只是聽眾提供的刺激。但無論如何,用嘴巴
的時候,腦的運作方式一定不同。

口有時會比心快。未來人可能用聲音代替寫字。手持
錄音筆,就能化為筆記。把一片錄音小碟放進電腦中,
立即吐出打印稿。所有說過的句子,不怕遺漏。此是
大範圍的思維方式改變。好壞暫時無法評定。李察的
小文章,只希望提起注意。


五十三
●楊格怎樣占卦?

楊格(CarlJung)喜歡東方哲學。他非常注意「易經」。
他說,易經可能就是一種用力的支點。就憑這個用力
的支點,西方對於心的認識,可能連根拔起。

楊格研究易經的時候,也占卦。他用草條代替傳統的
竹簽。思慮良久,方才擲下。

到底在竹簽和易經中提到的各種情景之間,有何關聯
呢?抽到好簽,就真是好事嗎?許多人就是懷疑這一
點。

但楊格另有見解。他以為,人的心理狀態,有可能影
響竹簽的運動。賭徒可能很喜歡這一點:「我的心中
想著中獎,豈不是可能擲中頭獎嗎?.......」

但楊格研究的是人心和外物間的微妙關聯。楊格可能
是心靈感應研究的先驅呢。


五十四
●愛因斯坦怎樣演奏?

一九三七年,愛因斯坦曾經探訪住在美國加洲的差利
卓別靈。這是當時的風氣,所謂「社交圈」,並不全
是虛榮和炫耀的場所。往往是具備前瞻視野的人,交
流的場合。

但這一次探訪,非常特別。愛因斯坦不是一個人去的。
他竟帶同三名樂師同去。他要為差利卓別靈演奏。愛
因斯坦愛好音樂,音樂為他帶來靈感。但他竟然大膽
到親自請來三名樂師,要來一場莫扎特的小提琴四重
奏。據差利說,愛因斯坦的弓法較為生硬。但他非常
投入,緊閉眼睛,擺動身子,興高采烈。

只是其他三位樂師,卻似乎並不歡迎他加入。下一首,
就借故請他休息。他只好勉強同意了,回到聽眾坐位。
但仍禁不住低聲問差利:「甚麼時候,我再為你演奏
一場?」


五十五
●內在管道,是真的嗎?

人與人之間,確實是有管道溝通的。人不是單一個體,
人是一種集體,而人所構成的生命,不是單一生命,
是集體的大生命。在人與人之間,有內在的溝通管道。



這一種「溝通管道」,是全面的。是直覺,也是資料,
也可能是遙距心靈感應。將來的科學,或能証實:一
種未知的能量,可以使人類溝通於無形。不用打電話,
心意都知道。連健康都能互相影響。

但物質社會帶來負面力量。人們依賴外在物質,不相
信內在能量。直接面談,比用間碟衛星得來的資料,
更加準確。但人們寧願相信特工,也不相信直覺。

物質社會,有些人連愛情都不相信。更不相信內在溝
通。這些人,是很容易失敗的。


五十六
●《石頭記》作者的「靈感」從那裡來?

問題是:到底是否曾經有一個真的林黛玉存在過。這
是李察的私人猜想:李察相信,在《石頭記》作者的
生命之中,肯定曾經經歷過這一場迴腸蕩氣的大悲
哀。否則,這一部偉大的作品,就無所觸發。

本來,以《石頭記》亦即通稱《紅樓夢》的層次之高,
己經不可以用「靈感」那樣的字眼。甚至連「頓悟」
也不是。這是一種深刻的全面覺悟,是中國文化網絡
數千年來的巨大總結,而網絡的中心點,正正在《石
頭記》作者,一個不知名的隱名者身上。

但總是有一次開始的。就好像一場油田大火,啟動的,
可能就只是一根火柴。這根火柴,會是一個真的林黛
玉所帶來的嗎?

黛玉的《葬花辭》,不是曹雪芹自己寫的,是真有其
人的真作品。你信不信?


五十七
●聽音樂是否需要目的?

有目的是一種腦功能,沒有目的是另一種腦功能。目
的需要注意音樂的變化,看是不是能夠滿足需要。有
目的是在外面尋找,而不是在裡面欣賞。為電影找配
樂,是很苦的苦差。

問題是:差利是怎樣「找」到他的電影配樂的?他怎
樣找到那「第五匈牙利舞曲」?這曲子配在那一場刮
鬍子的表演裡,精彩絕倫。鋒利剃刀每一下刮在肉上,
都有一下適當的提琴聲音配合。磨刀,又有另外的聲
音。

他是聽完唱片室全部唱片找到的嗎?

李察必須告訴你:無論刮臉動作或舞曲聲音,都是第
二位的。第一位是他徹底投入生命之中:納粹時代,
小市民的頭顱被人弄掌握,身不由己無法自主的情
狀,才是主要的支配力。生命動力發揮,其他靈感有
如天賜。


五十八
●莫扎特的生命觀點如何?

用文字表達,是很難周全的。要了解莫扎特的生命觀
點,最好是欣賞他的作品。特別是最後,也最重要的
一首《安魂曲》。

莫扎特自幼病痛纏身。病情最嚴重的時候,他的感覺
與人不同。他說,「我不斷地寫作,因為我覺得休息
比作曲更累。」

他的靈感源源不絕,但體力無法支持靈感的表達。就
好比渴欲抵達目的地的長跑家,無法中途放棄。體力
不支,在地上爬,也要爬到去。那是快樂的感覺。生
命的用途,就是這樣。是積極而燦爛的燃燒。

生老病死就是幸福。參與生命的奮鬥者,都有這感覺。
這是愴俗人永遠不了解的。疾病、貧窮、死無葬地,
有甚幸福可言?但他就是幸福的。所有莫扎特的欣賞
者都可作証。


五十九
●威爾弟的靈感何來?

威爾弟是十九世紀最貴重的文化遺產。今日的人,如
果真想擺脫二十世紀政治文化的噩夢,則威爾弟是中
一條路。

威爾弟的許多首作品,都是動聽而簡單的。慢不經心,
音符忽然入耳。

李察認為:傑作的一個標準是你只聆聽一次,就終生
不會忘記。「女人善變」的旋律多麼簡單,就像「床
前明月光」那樣簡單。聽一次,馬上入心,立即識唱,
以後都記得。

秘密在那裡?在於「簡單」嗎?一般人堆砌簡單的音
符,能夠達到這標準嗎?

天才的手指輕揮,洒下天籟似的音符。秘密不是他的
簡單,而是他的內在能量。他是有火的。天火在音樂
裡面劇烈燃燒,我等凡人,若能略略沾染,都自覺幸
福非凡。
(Verdi:"LaDonnaeMobile"inRigoletto.SungbyAquilesMac
hado.DVDHX-0051)


六十
●林黛玉是否真有其人?

這一條問題,李察只能從靈感的角度思考。如果要切
實考據,則並非李察能力所及。因為,這是一種複雜
繁重的工作。一個勤懇的學者,研究數十年,或者可
以找到証據。

但你只要看看黛玉的《葬花辭》,就知道,就算是以
曹雪芹之才,亦未必造得出來。不能說他沒有那種才
情,而只能說,他是未必有那種性格。「…..昨宵庭外
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
言花自羞,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
頭,何處有香丘?」林黛玉可能真是有的。只不過世
人不知,只有曹雪芹知,就化為小說,永留世間了。

問題只是:若是世間真有此人,又有誰人配她得起?
追求完美的人,若是自己未能完美,又那有資格?


六十一
●作文的時候,怎樣用腦?

西方記者的模式,是把「六何」寫出,何人,何時,
何地,何事,等等交待清楚。更有人依靠靈感。筆走
龍蛇,根本不理會時間地點,但讀者如在現場,甚麼
都不會遺漏。

寫作時,大腦活動的模式如何?這模式,是可以學會
的嗎?是可以傳授的嗎?現在,還有一個新的問題:
這種把事情組織串連起來的用腦技術,能否運用在其
他方面?為何識作文的人,通常識得行政操作?是否
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特殊存在方式,掌握事情的內
在聯繫,就能一擊即中,一氣呵成,把來龍去脈,清
楚擺出來?大至內政外交,小到家庭瑣碎,都能在一
頁紙中說完,亦能妥善處理?


六十二
●《馬太受難曲》在那裡多了三秒鐘?

本來是很不應該用秒錶去測量音樂的,但無法抗拒這
種誘惑。欣賞PhilippeHerreweghe指揮Matthaus-Passion
的時候,其中第30首Ah!MyJesushasgonenow(Ach!

nunistmeinJesushin!)女高音唱第一個字Ah的時候,足
足是用了十三秒時間。那是一種全部心靈充滿的感
覺。又或者,這種感覺,是不能用秒錶量度的。只能
是一種感覺。感覺到了的時候,再長也不是長,再短
也不是短。跟本與長短無關。如果有歌唱家,拼命拖
長到二十秒,大約也不可能有這種感覺。而這感覺,
是從指揮家的棒子流出來的。只有那一根棒子,才能
把巴哈導引出來。三百年之後,巴哈的靈感仍在。而
巴哈的靈感,是溯源於耶穌受難那一刻的。

相比之下,卡拉揚就短了三秒鐘。感覺不是弱了,而
是根本不存在。


六十三
●巴哈的靈感何來?

巴哈的靈感,來自造物主。他是從無私心的人,他處
身在歐洲社會的啟蒙上升時期,心靈非常簡單純潔,
一點雜心都沒有。他的宗教音樂,例如聖約翰受難曲、
聖馬太受難曲等,固然是非常清楚,就算是與宗教不
太相關的音樂,例如他的BWV1001-1003等,也是如
此。

那是甚麼?那是接近完美的絕對平衡。技術關之後,
就是這種平衡關。快速的音符輪換,完全不用心思與
記憶,聽一百回都不煩厭,因為,這種平衡是屬於宇
宙深處的。既無所求,亦無所怨,是完全的滿足。

有人強調他音樂中的戲劇成份,把受難曲當歌劇演
出,以為純音樂與宗教無關,割斷了他的靈性聯繫,
就乏味了。大師有時失足,原因在此。較好的演繹有
(Sonatas and Partitas for solo violin, BWV 1001-1006, by
Dmitry Sitkovetsky)


六十四
●馬勒怎樣借用史麥塔納的靈感?

史麥塔納的第一弦樂四重奏,命名「From my life」。
共有四個樂章,起伏波蕩,像是人的一生。第四樂章
將近完結處,有一下長長的刺耳單音,從小提琴的最
高把位處傳來,是不祥的凶惡訊息。雖然,生命未必
就是這種消極感覺。這曲子是老牌樂隊Smetana Quartet
的首本戲。

同樣的聲音,來自馬勒第二交響樂第三樂章。那是一
個盛大的舞會。眾人陶醉在酣歌熱舞之中,忽然一下
長長的尖銳笛聲出現。那是生命的負面。但馬勒的負
面,來自生命旺盛的時刻,是讓你積極對付的。

更巧合是指揮馬勒笫二交響曲的Vaclav Neumann。他
年輕時曾在上述樂隊供職,相信必定熟悉這一下聲
音。到他轉任指揮時,兩種聲音,就互相影照了。馬
勒並非抄襲史麥塔納,雖然影響是有的。


六十五
●我們知不知道怎樣溝通?

溝通的第一個秘密是裸露。必須用盡一切方法,使對
象裸露於自己的視網絡上。要看到對象。

有時,連外面也未曾見過。想跟約翰連儂溝通?但未
聽過他的歌,未看過他的作品,第一關未過,就如同
滿清官員未見世面。

而過一關不等於過兩關。聽過約翰連儂的人,不知凡
幾。但入幕之賓,卻是絕對少數。政治調查,連私房
裡的心底話,也製成文字上報,但掌握最多情報的人,
卻最不明白。因為,內裡不等於表面歌詞。

表面上,他反對宗教。但骨子裡,他卻是最徹底的基
督徒。他是以基督作為模範去做人的。能夠在這一層
次了解,越南戰爭就不會發生。因為,人是不止於用
視網絡互相接觸的,而是需要用靈感溝通的。

而之所以不能「明白」,是因為,本有的思想網絡在
作怪。老的思想,只肯在舊的路上走,不歡迎新訊息。


六十六
●馬勒的靈感,從何而來?

其實,靈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噴發靈感的火焰。
重要的問題是,馬勒的火從何來。有火才有靈感。火
才是人的根本動力。而靈感,是一個扭正方向的舵。

有一次,馬勒從家裡衝了出來。他再不能忍受。家裡
發生的無數事情,使他不能制止自己。他的弱弟病重
將死,而他的爸爸不斷虐待媽媽。他感覺天地昏黑,
全無樂趣。

他漫無目的地走。忽然,路上有人演奏無聊的詼諧流
行曲。那是很低俗的調子。在往日的日子,他必定掩
耳疾走。但這次,那調子忽然入耳,動聽非常。他覺
得,在極度的悲情之中,這一種詼諧,正好就是使悲
哀昇華的曲徑。矛盾的兩種因素,揉合到一起,張力
異常強烈。此後,這種靈感,就不再是一時的靈感了,
靈感已經化為風格。馬勒的作品,一生都有這種特色。
單純的哭泣,不是悲哀。但一種滲透了笑聲的真淚,
卻是智慧。要注意的只是,淚水必須是真的淚水,這
是無法造作強為的。

第二交響樂、第三樂章,本來是一種十分輕鬆的舞曲。
但舞曲中,忽然出現一下不協調的長笛。就像有人拉
響了一個壞了的警笛那樣。笛音是那樣的幼而

而長,你深知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你完全無法抗
拒。舞曲還是如常的扭,但你的心已經不存在了。

這是一個進入點。能夠進入的人,才有資格欣賞以後
的第四和第五樂章。


六十七
●甚麼叫做「層次」?

例如,貓的層次,就跟狗的層次,有很大的差異。許
多人說,貓是不可訓練的。誰人不信,可以親自試試
看。貓的知識都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從人得來的。貓
喜歡捕獵。對於橫過眼前的小物體,非常感覺興趣。
貓對於金魚缸裡活動的游魚,極端敏感。但是,貓拒
絕接受訓練。如果你對貓說,請如此這般。貓一定懶
睬你。

貓跟狗不同。狗對於人是有反應的。貓沒有。

問題是:到底狗是對於甚麼有反應。是對於人的「命
令」有反應,還是對於「知識」有反應?

人類所有的知識,從最原始的地方看,不過是把兩種
意念聯繫起來。盲、聾、啞的凱倫凱勒,是一個重要
的例子。她的家庭老師,最初教她洋娃娃(doll)這字。
只要她在手心寫出doll這四個線條,就可以得到洋娃
娃。但這盲聾啞的孩子,無法了解這些筆劃線條和洋
娃娃的關係。她的反應和一隻小狗無異。小狗想得到
甚麼,只要做出一種動作就得到。但小狗無法明白那
動作的真正意義。

盲、聾、啞的凱倫凱勒也是這樣。每次她想玩,就寫
出這四個線條。她尚未了解,文字和物件的關係。她
的層次,跟一條狗沒有差別。

終於有一次,在一個炎熱的夏天,老師帶她到戶外玩
水。她玩得非常開心。老師靈感忽然出現,就把著她
的手,寫上water這個字。她頓時明白,這就是水,
水就是water! 兩點間的關係出現,她一下子就陷進了
一種極度的歡喜之中。比炎夏中玩水的歡喜更歡喜萬
倍的歡喜。以後,學習每一個字,都不困難了。

她已經進入了「人」的求知層次。

或者,這就是叫做「意義」。她開始知道了這兩個「點」
之間的「聯繫」。她知道了,在「水」這個字,跟「水」
這件事之間,是有關係的。

讀書識字,本來,是人人都輕易掌握的。盲、聾、啞
的凱倫凱勒,只不過是令我們從更隱蔽的角度了解,
甚麼叫做「意義」。

貓的層次,跟狗不同。狗的層次,又跟人不同。

在不同的人之間,層次也有極大的差異。

有的「意義」,有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但亦有人一輩
子不能明白。

例如,在「生命」和「意義」這兩個點之間的關係,
就不是人人了解的。

到底做人有甚麼意義?為甚麼你要做人?為甚麼你要
做一個好人?

在「做人」和「意義」之間,是有一度寬闊的鴻溝,
不是人人能夠領悟的。這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
人說,那就是「慧根」。

一本厚厚的《莊子》,有的人,捧起來就看,一百頁、
兩百頁那樣的看,感覺興奮。但亦有人完全無動於衷,
毫無感覺。

問題只是:層次是天生的嗎?天生我是一隻貓,就是
一隻貓嗎?到甚麼時候,我才可以上高一層?


六十八
●「電」的相反是甚麼?

這一類的古怪問題,李察已經很久沒有問過了。現實
問題,迫人而來。再沒有甚麼餘裕心情,去研究這些
荒唐。

只是,最近想到一個重要問題:「怎樣極速建立一種
全新的求知網絡」,這才想起,其實,還有更多荒唐
有趣甚至可能有用的問題。

水的相反是火。山的相反是海。太陽的相反是月亮、、、
其實,這完全只是誤會。

為甚麼太陽的相反是月亮?他們只是不同性質的兩顆
星球,並非相反。只是我們從一種非常片面的角度看
到,太陽在白天出現,月亮在晚上出現,以為他們是
「相反」的。

只是,「相反」的思考,有時,會把思路導引到另外
的一種方向。當我們腦袋空虛,一籌莫展的時候,也
許,會帶來一點靈感的。

「電」的相反,可能是「氣」。

這方面,中國人的觀察,的確是比西方稍為早一些的。

中國人在許久以前,已經觀察得到,在人的身體裡面
周游活動著的一股「氣」。

這「氣」通常是不受人的意志左右的。但經過特殊訓
練的人,卻可以運動這股「氣」,使身體裡的某些功
能,得到額外的發揮,甚至治療疾病。

李察忽發奇想:

如果我們知道了甚麼是「氣」,如果我們有更加寬鬆
而快樂的思考環境,如果我們投入更多的研究,那麼,
那麼,我們或者可能在宇宙中提取出「氣」,把某種
的「氣」,放進一種儲氣瓶中,造成「氣池」,供人使
用,驅動「氣」車,甚至驅動會飛的「氣」飛機?

甚麼時候,我們才能夠知道,甚麼是「氣」?

當我們有了更寬鬆的思考環境,當書籍出版不再難於
登天,當新的求知網絡漸漸出現、、、

新的能源,就一定會出現的。